林希言帶著唐隱賦予的使命,負責推動天智機器人擴產。

擴大產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新的產線,為此林希言與代工廠談判,主動提高10%的代工費,同時優先提供天智機器人,作為生產工具,要求代工廠,加緊完成新產線的鋪設。

林希言沒有自己去建工廠,自己生產天智機器人的想法。

開設工廠涉及的問題太多了,有這個精力,還不如找代工廠方便,能花錢解決的問題,就花錢解決。

另一方面,產能擴大,意味著供應的原材料,也要相應增加,林希言又安排了大量的業務員,與對應的供應商聯絡。

助理王龍娟負責總結資訊,這時,王龍娟叩門而入。

“林總,供應商反應,現在國際市場的材料價格上漲了180%,後續原材料供應價格也要相應上調。”

“谷鴿,愛波比都在加緊備貨,確實推動材料價格上漲,漲價沒問題,但你告訴那些供應商,我們還要更多的貨,至少是過去的兩倍。”

林希言冷靜的說道,天智機器人的成本原本在兩萬左右,現在部分材料價格上漲之後,成本推升到四萬,依然還有巨大的利潤空間。

機器人屬於新生產品,社會需求巨大,所需要各種材料成為緊俏貨也不稀奇,材料價格上漲必定刺激全球供應商,加大開採力度,滿足需求。

“僅僅這些供應商,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的供應商,你讓人給我整理一份全球的供應商表單。”想了想,林希言又說道。

“好的,林總。”王龍娟退出了辦公室。

林希言揉了揉自己的腦袋,連續的思考,腦袋有些頭疼,擴產不是一句話的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

這些都需要林希言來決策。

隨著公司的做大,她需要處理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過了幾個小時,王龍娟發來全球供應商的部分資訊,林希言抿了一口香茶,看了起來。

許多供應商是屬於西米聯盟的,這些人幾乎不可能給星靈科技供貨,南美,非洲地區的原材料商人,也有不少。

不過這些商人提供的大多是非常原始的礦產,還需要多次加工。

林希言圈出供應商的大致範圍,便交給業務團隊去聯絡。

……

秘密基地。

高近十米的研究室中,小云的機器人分身,透過超級電子顯微鏡,觀察著量子晶片的微觀結構。

量子計算機小云已經研製成功近六個月時間了,這期間一直在改進量子計算機的效能。

從最初的100萬倍常規計算機算力,到1000萬倍再到2000萬倍。

每一步前進,再無先例可供參考,研究的效率大幅度下降。

每一步都是全新的創造,多虧了大量的研究員,不懈的暢想理論,給小云提供大量的創意。

參與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員,從最初的100人,現在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千人隊伍。

這些研究員中沒有世界著名的科學家,甚至沒有一個人被世界稱為科學家。

若是放在其他公司,他們大部分可能只是普通的研究員。

可就是這樣一批人,在強級智慧小妍的輔助下,集結了千人的智慧。

在小云的統合下,量子計算機的研發速度,遠遠超過了世界上其他任何研究機構,以難以想象的速度衝破了各個研究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