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這則訊息後,金鑾殿上的眾人面面相覷。

對於這則訊息,柔國眾君臣本能的懷疑這則情報的真偽,畢竟,根據之前的情報,其實不難得出月國和武國是盟友關係,兩國正在合力侵略天玄國!

沒曾想,兩個盟國間竟然先打起來了?

武國更是藉此打下了整個月國的領地,將之給吞併進了武國的領土之中。

頓時,武國的版圖開始擴大……

頓時,金鑾殿上的柔國皇帝,原本都說了要結盟武國,沒曾想,武國竟然這般狠辣的去對待他們的盟國,現如今,柔國要尋找武國的結盟,怎麼總覺得有種羊入虎口的趕腳?

出於這樣的忌憚之情,於是,這位柔國的皇帝,當即又生出了先前決定的悔意。

只可惜,這個時候,眾人都沉浸在之前的訊息中,根本就沒有注意到柔國皇帝此刻的臉色——即便注意到了,恐怕也沒有哪個官員真心實意的來關心他吧?

“武國竟然進攻了身為盟國的月國?這則訊息是否有誤?”當即,就有支援和武國結盟、然後共同討伐天玄國的官員厲聲質問起那位報訊士兵道。

只不過,雖然是在質問,但是其心中,已經有了準確的答案了,這般詢問,其原因不過是不敢置信後的本能詢問。

果然,那位報訊士兵給予他的答覆為:“無誤!”

聽得此言後,此人知道,柔國加入到勝利者一方的計策應該是不可行了!

只是,令得他所沒有想到的是,卻也就是在此時,又一位官員越眾而出道:“陛下,我認為,武國進攻月國和我們柔國加入到勝利者一方並無相悖之處,畢竟,即便武國想要攻打我們,也打之不及,再加上我們柔國背靠龍霄帝國,武國更是不敢對我們輕舉妄動!”

聽得此人直言後,柔國這位原本已經說要加入到勝利方的皇帝頓時連連點頭。

“陛下……”

先前那位主張和天玄國聯盟的官員還欲再言,但是,與之相對的另一位官員,卻是直接開口怒斥此人道:“陛下主意已定,難不成你還要忤逆聖意嗎?”

此人之言,頓時使得另一人偃旗息鼓了下來。

與此同時,金鑾殿上的柔國皇帝,望著突然變得乖覺的那人,心中頓感滿意。

與此同時,柔國金鑾殿上也有能人,當即出聲奏稟道:“陛下,臣以為,之所以會發生武國進攻月國這樣的事情,無外乎是天玄國那位邊軍大將所採取的戰法,使得武國需要借用月國的海路行軍,從而繞過那兩座天玄國的邊關重鎮!”

此人之言,頓時引起了柔國皇帝的注意,當即示意此人詳細說說。

此人當即領命:“陛下,天玄國的那位新任大將軍,將大軍全都駐紮進了天玄國的邊關二鎮,那二鎮,呈掎角之勢阻擋住了武國前進的去路,若是武國在此死磕到底,到時候,損兵折將不說,更重要的是,還不一定能夠攻打下這二鎮,因此,武國想要在這場戰爭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另闢蹊徑,而比較實用的方法,自然是逃過它們,然後直接攻入天玄國的腹地,但是,武國想要攻入天玄國的腹地,除了打下那兩座重鎮之外,只有兩條路可行,那就是繞道兩側,但是,其中一側是龍霄帝國的領土,所以,武國不敢進入其中,而另一側,則是海路,但是想要走海路,就需要走月國的領地,而月國肯定是不會願意讓武國深入其腹地的,畢竟,武國若是進入了其腹地,想要做些什麼,甚至是直接打下月國,月國都將毫無反手之力,再加上,領軍將軍,無不先慮敗再慮勝,武國的邊軍大將肯定能夠想到,武國軍隊在進入天玄國腹地後打了勝仗那還好說,可一旦打了敗仗,武國的撤退方向就必須走月國之路,至於月國,在武國勝利的時候,月國自然願意成為其附庸,但若是武國敗了,月國可能就會毫不猶豫的投靠向天玄國,將武國給賣了,等到了那時,若是月國不肯借道給武國撤退,武國將士們就只有戰死一途了,所以,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武國的那位大將,為了確保武國後退之路的暢通,就不得不考慮到月國這條撤退路線的安穩,所以,武國攻打月國,並不是什麼太過從出人意料的事情!”

聽得此人之言,金鑾殿上的柔國皇帝頓時就明悟了過來——此人和自己說這些,其實就是為了告訴自己,柔國和武國相距甚遠,即便武國想要對柔國做些什麼,也會因為兩國相距甚遠的原因,不能有所作為,至於柔國,無論是選擇偏幫武國還是和天玄國結盟,其實都影響不到天玄國和武國的戰局,還是那句話那麼,兩國相距甚遠,而武國無論是選擇偏幫天玄國還是選擇攻打天玄國,其實才是事關柔國的自身之事,只因為,兩國相鄰,無論是偏幫還是進攻,亦或是毫無作為,柔國的處境,實際上都處在天玄國的一念之間!

至於這位柔國皇帝的明悟和那位官員所要表達出的意思是否相同,那就沒人知道了。

“我明白了!”於是,這位柔國皇帝都不求證一下的直接言道,“愛卿的意思是,支援我加入到武國之列討伐天玄國是吧?好,我明白了,即日起,我柔國將盡起朝中之兵,討伐天玄國,退朝!”

終於說出了“退朝”二字的柔國皇帝直接起身離開。

至於先前開口之言的官員,望著陛下離去的身影,兩眼懵逼:喵喵喵?我剛才說的話是那個意思嗎?我只是單純的將我所知道的事情分析給了陛下您聽而已,怎麼到最後就成了我的意思了?我真不是那個意思啊,陛下!要不……我再找機會和陛下去解釋解釋?萬一我的先前之言出了什麼紕漏,那我豈不是要揹負起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