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變化(第1/2頁)
章節報錯
為了使得全民強身計劃順利實施,並且取得意料中的效果,朝廷每年都劃撥出了財政收入了百分之三,作為各地公立學堂的餐飲補助,並且接受外來善款補貼。
強健的體魄,意味著壽命的綿長。
老年人一身智慧也有時間傳承下來,成年人保持著健康的身體,才能承受的了每日的勞作,畢竟大夏的發展可離不開他們。
而對於孩童,則更為重要,這些武功,都是各地基礎武學,可以給他們塑造良好的體格,一旦未來習武,也算是打下了基礎,修行之路也順暢一些。
至於武學,則是楊不歸大力推行的政策之一,為了鼓勵百姓習武,他在大夏各地設立了很多講武堂。
與各地學堂處於同等地位,一旦學有所成,便可參加武舉,以成績為基,可在大夏軍中擔任不同官職。
而今,大夏百姓生活都開始富裕起來,誰不想自家子孫有個好前程。
是以讀書習武成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當然,一些不愛讀書習武的人也另有一番出路,那便是學一門技術。
雖然不如讀書習武前程遠大,可混個溫飽,還是不成問題的。
若是做出重大貢獻,還可入工部為官。
隨著交通的便通,不僅僅只是增加了交流提升了經濟民生髮展速度那麼簡單,同時也讓大夏對各地的掌控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控制。
往往楊不歸的政策剛剛實施,第二天就已通知到各地,即使偏遠的地方,也不過三五日就收到了楊不歸的政策。
當然,貪官汙吏自然不少,不過皇城司遍佈天下,一旦發現便不只是抄家滅族那麼簡單了。
為了預防貪官汙吏,大夏甚至還鼓勵百姓舉報,實名舉報後,由官府出面負責保護,防止打擊報復,獎賞也更為豐厚。
若是匿名舉報,所得的賞賜就相對比較少,也不會有人前來保護。
實名與匿名看似沒有什麼不同,都達到了楊不歸的目的,可是實名舉報更能作出表率,震懾大夏一幫貪官汙吏。
可以說,兩年時間的默默發展,不僅使得楊不歸積累了太多治國的經驗,也使得大夏自農業時代,悄無聲息的向著工業時代邁步。
隨著大批大批學堂畢業的學生出現,楊不歸大肆鼓勵創業,整個大夏從現在開始,才算是真正進入了發展的地步。
什麼棉布羊毛織布之類的工業化出產,還有玻璃工廠的出現,以及肥皂廠的出現,製造出的產品不僅滿足中原大地百姓的日常需求,同時也從周圍勢力那裡源源不斷抽取財富和資源。
雖然他們極為覬覦大夏的繁榮,可懾於大夏的武力,沒人敢出兵。
是以只能派使臣年年前來朝貢,還派遣不少人前來大夏學習。
對此,楊不歸也沒有吝嗇,不僅派專人指導,還賜下一些賞賜,鼓勵他們前來學習。
在楊不歸看來,這些國家遲早要併入大夏疆域,一些技術他自然不會厚此薄彼。
而且,見識過大夏的繁榮,這些人又有幾人願意回到他們那個貧困的國家。
對於楊不歸而言,他巴不得這些使臣越多越好,畢竟能過來學習的,哪怕不是其國內的佼佼者,必然也是人才。
而其他國家的流民,一旦到了大夏,楊不歸都來者不拒,不僅給分田分房,還給補貼一些糧食,以便他們能活下來。
大夏這邊工廠太多,就算是以大夏此時的人口數量,依舊不能滿足工業興起以後,需求的大量合格普工,更別提技工了。
所以,這些流民,就對楊不歸極為重要。
各地的農場和農莊,還有各種小作坊和工坊,以及大規模的工廠,還有數不盡的服務崗位,總之只要願意付出勞動和汗水,日子就絕對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