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統一度量衡(第2/3頁)
章節報錯
據他所知,華夏第一張銀票起始於宋,也許他能猜出幾分自己的心思。
吳用站起身來,躬身道:“陛下,微臣建議你印製銀票。”
楊不歸點點頭:“不錯!銀票不僅便於流通,攜帶簡單,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 ”
“王卿,如今我夏國數字普及的如何了?”
王朗臉上浮現一抹笑容,阿拉伯數字的出現作用在方方面面,對夏國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之力。
“除了南北兩域,大多數人都識的數字,就是鄉下老農也能識得一百個數。”
“好,多派遣飽學之士去南北兩域普及漢語漢字,若時間不夠,優先普及數字,務必讓我夏國每人都識得數字。”
“接下來,就是度量衡了,我們經今後都需要標準化。”
楊不歸擺擺手,馬上有兩個西涼士卒抬著一個箱子開啟後,躬身退了下去。
“將軍,這是何物?”馬均有些好奇的看著面前的這些東西問道。
這些工具看起來極為不凡,讓他有些見獵心喜。
楊不歸最先拿出來的拿出來的是一根直尺,一米的直尺,整個尺子是灰黑色的,上面有非常精準度的刻度,這是一根米尺,上面的精度極其精細,當然最小的精度也是毫米。
這是長度單位的度量衡,就這一根直尺,在馬均沒出世前,楊不歸召集幾百名工匠,經過了好幾個月的實驗,才勉強標準化。
這套度量衡是以他前世度量衡為基礎的,楊不歸前世的度量衡很多都是經過了無數歷史的檢驗所留下來的,必然是最適合的。
夏國以前用的長度單位,其實最小的就是寸,實際上還有更加精細的尺寸,但是寸還是太長了。
而且隨著地域的不同,尺寸又各有不同。
楊不歸早就想使用前世的度量衡了,因為這對他來說更方便,而且這也是經過無數科學家統籌出來的單位,必然是有道理的,雖然很多單位都是從國外傳回的,但是國外的優秀的東西也是要吸收的。
將這根尺子拿出來,楊不歸遞給了眼巴巴的馬均,然後才開口道:“這就是我們以後所使用的度量衡,這是長度單位,這一根尺子我將它稱之為米,一根尺子為一米,上面這些大的刻度為分米,一米等於10分米,更小一些的是厘米,同樣一分米也等於十厘米,最小的則是毫米,一厘米等於十毫米,採用十進位制。”
接過楊不歸手裡面的尺子,馬均驚呆了,他是個工匠,所以他很清楚的知道,這玩意對夏國意味著什麼。
尤其是上面的那些刻度,太精細了,每個刻度之間都無比的精準,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這些刻度之間都是一模一樣的。
而且這些刻度的深淺看起來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
更可怕的是,你從側面觀看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上面的刻度,但是你從垂直方向看下去的時候,你會以為這只是一根平面的鐵尺,而沒有任何刻度,可想而知那刻度到底有精細!
雖然這跟他們所學的度量衡不同,但是他們也知道,這個時候他們國家不大,人口稀少,推行度量衡的話,反而容易許多。
等到後面人多了,再想要大規模普及的話,就比較難了。
現在人少,可以先教會一部分人,後面人傳人就會更加的方便。 [
“馬均,這些東西就交給你了,務必要在我夏國推行開來。”
“微臣遵命!”
馬均抱著直尺領命,垂涎欲滴的模樣讓眾人心中忍不住一寒。
……
踏踏踏~
鍾離昧一身漆黑甲冑,與於正偉並肩而行,向著王家走去。
一隊隊精悍計程車兵跟在兩人身後。
“鍾將軍,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安排王家。”
於正偉一身白色錦袍,謹慎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