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服喪,不應孝廉之命。

後升任徐州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

建安元年,孫策南攻會稽,王朗率軍抵禦,終為其所敗,並在逃亡途中被孫策擒獲,受到禮遇。

之後應丞相曹操辟命,輾轉數年後才抵達許都,被拜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魏王國建立後,以軍祭酒兼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

曹丕繼王位時,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曹魏建立後,改任司空,進封樂平鄉侯。

曹叡繼位後,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

等階:三流名士

體質:蒼青法體

修為:秀才

功法:儒法正氣

楊不歸看到王朗的經歷,第一反應就是華麗,這可比紀靈和淳于瓊強多了。

也許系統的等階恐怕只能做一個參考,並不一定完全正確。

等階的劃分很可能基於前世的傳播度,或者名氣。

王朗被多人所知還是因為諸葛亮,若不是一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和一句“諸葛村夫”,恐怕根本不可能被大多數人所熟知。

但更讓楊不歸驚喜的是,隨著王朗出現,也給她帶來一條新的修煉道路:儒道。

以浩然正氣為引,可以施展種種不可思議的玄妙手段。

儒法以童生入門,讀書明義,開始在體內蘊養浩然正氣。

秀才對應凡人五境,劃分也沒有武道那麼精細。

楊不歸一時間也弄不明白他對應的是那一境。

雖然不是謀士,但楊不歸知道,這位的出現,對整個辰國的好處不言而喻。

……

坐在大廳之上,楊不歸看著自己面前頗為嚴肅的王朗,頗為開懷。

“以後辰國還得多多仰仗景興。”

楊不歸開口道。

在這之前,辰國的發展都是有他出謀劃策,以自己前世智慧治理。

可即使如此也漸漸開始力不從心,他有多大本事,自己也清楚。

而且很多事情都是由他處理,他涉獵不算太廣,只稍有一些大局觀,基於前世智慧,眼光長遠一點。

可很多事情,卻多少有些處置不當。

如今王朗到來,可謂是久旱逢甘霖,他也是時候做一個甩手掌櫃了。

“王朗不才,願為主公分憂。”

“好,從今天開始你就接任我辰國大司馬,明日朝會上我會宣佈。”

辰國內丞相,大司馬,太尉都是協助皇帝治理國家的臣子。

王朗本身便是一個內政型人才,有他輔佐,楊不歸自可放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