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楊不歸正在御書房內,考慮著辰國發展的計劃,有些迸發的靈感生怕忘記,還抄錄在一邊。

辰國說來也並不難治理,只是太過貧瘠,這是先天上的缺失,楊不歸也無可奈何。

楊不歸目前所做的事就是把辰國牢牢掌控在手裡,重用律法,收攏人口。

“陛下,於大人到了。”

楊不歸無奈的放下思慮,他只覺得自己對這個國家操碎了心。

“宣!”

於正偉急匆匆而來,行禮過後,開門見山道:“陛下,明日就是我辰國舉行的第一屆科舉,您要去看看嗎?”

科舉?

楊不歸恍惚,若不是於正偉提醒,他還真忘了科舉一事。

自他把這件事交給於正偉已經差不多過去一個多月了,沒想到明天科舉馬上就要舉行了。

對求賢若渴的楊不歸來說,這是一件利國的大事,不容有失。

雖然他已經差不多自國子監抽掉出百人入京為官。

可地方官員還是遠遠不足。

其實花費一個月已經算快的了,雖然辰國疆域並不大,可這個時代,很多人不是騎馬騎驢,就是徒步。

加上傳播速度也並不算太快,一來而去,肯定要耽擱不少時日。

“有多少人參加?”

“稟陛下,共有一百五十八人。”

於正偉躬身道,他對楊不歸心存敬畏。

如今更是感覺楊不歸威儀一日勝過一日。

其實這也是淳于瓊的緣故,這麼長時間,楊不歸也已經摸索出他的金手指一部分功能。

每召喚出一名人傑,他們的修為都會被楊不歸複製。

“也不算太少了,此事我不會再過問,交於你全權負責。”

畢竟是第一屆科舉,也許很多人還心存疑慮,在遠遠觀望呢,能來這麼多人已經出乎楊不歸的預料了。

於正偉儘管上了年紀,可也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有楊不歸放話,就喜出望外去操辦了。

還沒等楊不歸清淨一會,石現又匆匆而來。

“陛下!太后來了!”

話音剛落,王太后推開門,冷著一張臉,望著楊不歸的臉色越來越冷,怒氣衝衝道:“皇帝可知王成?”

楊不歸搖搖頭。

王太后柳眉微皺,胸膛劇烈起伏,強壓下心中的怒火:“王成乃是我侄兒,如今還在大牢裡躺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