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雷霆手段(第2/2頁)
章節報錯
沈玥正站在閣樓的望臺,看著院中的眾人。她轉過頭來望著沈樂:“王兄,他們在做什麼?”
沈樂揉了揉她的腦袋:“他們在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玥兒,喜歡鎬京嗎?”
沈玥想了想,露出兩顆小虎牙:“喜歡呀!鎬京有王兄、小芙兒還有外祖母。”
沈樂望著漫天飛舞的大雪:“好啦,回屋吧!彆著涼,讓含香凝巧陪你玩兒!”
“好!“沈玥乖巧地離開望臺。她回過頭看了看,只有沈樂在那裡孤寂的背影。她似乎想起了幾年前,楚地難得的一場大雪,沈石站在王宮望臺的背影。似乎在他們的身上有什麼東西盤旋著,沈玥覺得可能是自己眼花了,便蹦蹦跳跳地離開。
又是一場大雪,今年的雪卻要比往年要大的多。一覺醒來,周圍已經銀裝素裹。昨日衛伯府折騰了一整日,幾乎大部分僕役都被帶到校事府查問,老範也因為與丁公來往過密捲入其中。家丁們逮捕的逮捕,攆走的攆走,餘下不過十餘人銀兩數額較小,得意留下。沈樂看著空曠許多的府邸,心中不免生了些感慨。兩年不見,就成了這副樣子。
如今青衣只餘下十來位,又經歷昨日之事難免有些義氣頹靡。沈樂苦笑不已,他得認真考慮錢思給的提議,先前府中人多,但是沒有幾個算得上心腹。索性用了早膳,到皇城都衛府辦了差。今日就要解除禁令,所以部署好各城守衛,又到校事府掛了偷盜案的單,詢問下進度,便要進宮朝議。
這是沈樂第一次參加朝議,不過還沒舉辦登基大典,禮數上沒有那麼講究。龍瑞強咬著牙以太子的名義攝政。所議之事,一個是巴國遣使議和,其實自楠州大捷以後,巴國就已經派使者到鎬京準備議和,不過誰知道使者還沒到,白龍軍就慘敗,損失慘重。好在天龍軍南下,穩住局勢。沒有了蜀國在北面的支援,巴國議和的決心更甚,又派了一位使者快馬加鞭來到鎬京。
到了這個節骨眼,其實雙方都不想打下去。大乾方面,先皇新喪,各處強敵虎視眈眈,實在不能將過多兵力投放在西南。而巴國這邊,本來就是在蜀國攛掇下才答應出兵,再過些時日就是隆冬,南方糧道運輸艱難。巴王也不想再打下去,無非就是賠個面子,議和,稱臣,罷兵,進貢。
這第二件事就是龍嵐身後之事,國喪之期已經決定,諡號有了兩個方案。一個是穆,一個是宣。朝臣們幾乎是持兩派意見,以太尉楊臨為首的老臣派,大多認為龍嵐一生平北患,削王權,三分楚地,擴充軍備,使天下為大乾皇室為尊。所以應該以‘穆’為諡號。
新貴派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先皇雖然頗有武功,但是文治才是一絕。三十餘年,大乾國力日增,百姓不受戰亂之苦,四海和睦,諸侯俯首,當得上是中興之主,所以以宣為諡號。當然所謂的新貴派,其實是以步涉、謝鼎為首,也就是曾經的太子黨。陸生雖然已經位居太宰,也是擁立太子的功臣,不過陸家是老牌世家,他在這事上便避而不談。
除了他以外還有一人沒有表態,就是沈樂,這兩個諡號其實本身都是美諡,用在龍嵐身上並不為過,沈樂可不想被他們捲到背後的黨政裡。
第三件事就是何家事上的處置,沒有意外,何府凡有官身的全部以謀反罪處斬。考慮到新君更迭,所以餘下男丁發配塞州戍邊。女子沒籍為奴,作為這次對西南有功之士的獎賞。在讀這道御令時,沈樂發現太子似乎看了自己一眼。
剩下的無非是一些邊務、瑣事。沈樂聽著朝上這些大夫們的扯皮,心中頓覺乏味,這些人無非就是黨政。沈樂畢竟年紀不大,突然覺得十分枯燥。耐著性子等到朝議結束,沈樂匆匆離去,卻被謝鼎給叫住:“衛伯!怎麼走的如此匆忙!“
沈樂無奈只能應承道:“太傅大人,我今日想去買些家奴。你也知道我在鎬京根基淺薄,又無父母依靠,哎,只能自己去操持。“
謝鼎眼珠一轉,笑著說道:“衛伯少年英雄,怎能被如此瑣事叨擾。要是不嫌棄,我府上有些精明能幹之人,不妨送與你。只盼衛伯有空,多來府上坐坐。“
沈樂剛想婉拒,楊臨的聲音卻在身後響起:“喲!往日只聽說謝兄搶人,今兒怎麼開始送人啦?”
謝鼎臉色變得鐵青,他轉過身去:“楊兄不去賞鳥遛馬,怎麼?這麼喜歡聽人牆角?”
“哼!”楊臨拂袖而去。
謝鼎與沈樂客氣兩句,也拂袖離開。
沈樂頗為無奈,他剛出皇宮大門,錢思早已等候多時。兩人乘坐馬車往南城奴隸市集趕,這裡又被稱作黑窩。每日形形色色的奴隸在這裡被售賣,旁邊是一大片奴棚,被用作囤積奴隸所在。買賣奴隸的人,稱為奴主,其實也就是商人,他們大多都有著其他生意,比如與官家的綢布、糧食、玉石等走商貨物,每次運送奴隸時,就會裝上一車貨物。所以背後一般都有後臺撐腰。當然這裡除了奴隸外,也賣一些見不得人的東西,比如各地偷運的珍奇異獸。
鎬京的黑窩是整個大乾最大的奴隸市集,沈樂有所耳聞卻沒有去過。
錢思在前面領路,他倒是輕車路熟。黑窩最外面有一個巨大的青銅大門,兩側各站著一個巨夫族壯漢,手中用巨大鐵鏈牽著兩頭白毛吼。巨夫族是東南密林中野巨夫人馴化後的種族。他們據說是巨人的後裔,體型比一般人要大上兩三倍,但是數量稀少,而且殘暴狡詐。
兩名巨夫人凶神惡煞地看著沈樂二人。錢思不慌不忙遞上兩塊木牌,上面用燙金粉寫著奴字。巨夫人一把抓過,問了問,然後恭敬地將牌子放回錢思手中。然後將道路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