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很多人也許想不到,這麼一對不共戴天的死敵,其實是“一祖同宗”的關係。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一個老祖宗的子孫,而且,在早年間,趙國的祖先是有恩於秦國的祖先的,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趙國祖先的庇護,也許就不會有後來強盛的秦國了。

秦國和趙國很靠譜的有明確記載的祖先,可以上溯到舜時代。據《史記》記載,舜時,秦和趙的先祖大費就“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大費有兩個兒子,長子大廉,次子若木。若木的四世孫費昌,“為湯御,以敗桀於鳴條”。

也就是說他們的共同祖先是紂王寵臣蜚廉,秦國祖先是蜚廉長子惡來,趙國是次子季勝,兩國分開發展是在西周,趙國祖先造父為周穆王駕車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分封到趙城為大夫,到周幽王時趙叔帶離周仕晉。

秦國則因為祖先惡來被武王伐紂所殺依附季勝、造父一族至到周孝王時其首領趙非子(因為跟著造父一族混所以以趙為氏)因為善於養馬被周孝王封在秦邑為擁地五十里的附庸開始獨立發展,到第四代秦仲時成為大夫,原因是跟著造父混的秦國祖先大駱嫡系後代(趙非子是庶子)被犬戎幹掉了,周宣王命他討伐犬戎,結果他一出兵就戰敗身亡了。第五代秦莊公,是秦仲的太子,聽說父親陣亡立即帶著五兄弟去向周宣王借兵復仇,經過苦戰終於擊敗犬戎,秦終於被周天子升格為大夫。第六代秦襄公出兵幫助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國自此建立。

所以,中國的混血種世家是幾乎不可能團結在一起的。

之所以說幾乎,因為歷史上就有幾次全國幾乎所有的混血種世家團結起來的事例。

第一次是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的時候,若真的只是靠賄賂冒頓新娶的閼氏,劉邦哪裡能走得出來?背後是多少混血種付出了血的代價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第二次是漢武帝時期,那是華夏的混血種世家聯合起來最長的時間。武帝的狠辣和霸氣,是他們臣服原因。他們輔佐武帝,跟著衛霍等人多次擊敗匈奴。但他們的聯合,也終止於武帝的駕崩。

第三次是五胡亂華的時候,但也是混血種世家之間最大規模的一次大戰。

引入異族與臣服異族的混血種世家和堅持漢人政權的混血種世家打了一場近三百年的戰爭,直到隋朝的建立。

第四次是兩宋時期,混血種世家幫助趙宋抵抗金、遼、元,並隨著南宋的滅亡,傷筋動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對抗元朝的力量。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現,也是第五次混血種世家的聯合,他們幫助明太祖將元朝滅亡,將蒙古人趕了回去。

第六次是明末,為了反抗清朝滿族的統治,但失敗後為數不少的混血種世家直接被清軍屠殺的一乾二淨,殘存的混血種世家銷聲匿跡,與世隔絕,慢慢舔舐自己的傷口,恢復著元氣。但也有少數混血種世家選擇做滿人的走狗,扶持清朝皇帝。

第七次是辛亥革命,清朝滅亡,華夏的政權也換了新的形式。

第八次,則是面對想滅亡華夏、滅亡漢族的島國侵略,混血種世家們空前地聯合在了一起。雖然各自為戰,卻沒有人再擔心自己會被其他混血種世家背後捅刀子。

第九次是在朝鮮,華夏的混血種世家團結在一起,剁掉了密黨伸向華夏的爪子,讓密黨重新認識了華夏的混血種世家,並視之為頭號大敵!

自此密黨便不敢再輕易在華夏搞什麼大動作,哪怕要搞也一定會爭得大部分混血種世家的同意。

和歐洲、黴國這樣的大本營不同,也和非洲、南黴這樣的殖民地不同,更和島國這樣幾乎沒有獨立性的地方不同,中國一直是獨立的一片地盤,外來者只能合作,沒有人能居高臨下對中國指手畫腳。

在人類世界是這個樣子,在混血種世界也依然是。

也是因此,卡塞爾學院需要在華夏拿一份SS級檔案這樣的任務,還要派路明非和楚子航去。如果實在其他地方,聯絡當地的分部就足夠解決問題了。

雖然華夏混血種世家擁有的強大力量讓密黨不敢在華夏的地盤上放肆,但可惜華夏混血種世家並非一直是那麼團結。

五千年的歷史中,也就九次。所以說他們幾乎不可能聯合在一起,也沒什麼毛病。

除非密黨大舉入侵華夏,或者四大君主或是黑王、白王要滅世,否則華夏的混血種世家根本沒有聯合的可能。

聽著班長徐天一在大課間給自己講述的有關華夏混血種世家的歷史,陳鴻漸若有所思。

原著裡作者並沒有提及太多華夏混血種世家的事情,所以他在這一塊完全沒有任何瞭解。

只是,雖然他們不聯合自己就安全了,但總有那麼種恨其不爭的感覺縈繞在心頭?

要是他們聯合起來,還有卡塞爾什麼事?

把孔子學院開遍全球它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