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天空之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斯托克城被稱為天空之城,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們的主力陣容各個人高馬大,其代表便是頭號球星,英格蘭國腳,素有高佬之稱的彼得·克勞奇,身高達到兩米,但腳下技術異常精湛,神仙球不斷,也被人稱為英格蘭伊布。
此外,兩名中後衛都是超過一米九的大個子,出身於紅魔曼聯青訓的肖克羅斯,身高一米九六,德國鐵衛胡特身高一米九一,克勞奇的鋒線搭檔瓊斯,一高一快中的那個快,身高也達到了一米八七。
主力邊後衛威爾金森一米八一,威爾遜一米八八,主力中場懷海德一米八三,威蘭一米八一,主力門將貝戈維奇一米九六,也只有兩個邊鋒沒超過一米八,兩個邊鋒奈特利和埃瑟林頓。
邊鋒超過一米八的確實比較罕見,因為邊鋒強調速度,高舉高打的斯托克城非常依賴傳中,如果有速度型高個子踢邊鋒,斯托克城肯定非常歡迎。
相比之下,切爾西這邊就相形見絀了,除了門將切赫身高達到一米九六——當然畢竟門將身高普遍都比較高一些,否則很難達到現代足球的要求,此外主力陣容就沒有一個超過一米九的球員。
兩個主力中後衛大衛路易斯和特里也都不到一米九,前鋒線上也只有斯圖裡奇比較高,達到一米八八,託雷斯也只有一米八三,齊策則是一米八正好,馬塔,馬林,阿扎爾這些都不到一米八。
切爾西的前場還是比較注重速度和小快靈,和天空之城實際比賽的情況也讓人很感興趣。
斯坦福橋球場。
切爾西主場迎戰斯托克城的比賽即將開始,希丁克排出的陣容則是追求速度!
前鋒首發是齊策,斯圖裡奇和阿扎爾。
託雷斯現在速度已經大不如前,特別是聽從了希丁克的建議增重之後,託雷斯的爆發力,速度就已經持續下降,反而斯圖裡奇倒是很快。
斯圖裡奇不僅速度快,盤帶也是一把好手,就是有的時候踢球有點獨,對需要速度的切爾西來說不成問題。
讓斯圖裡奇首發也是看中了他又有速度也有身高的屬性,在斯托克城面前,切爾西在高空球上肯定沒什麼優勢,但有一個速度快的高中鋒會比身高並不太高,速度也大幅度下滑的託雷斯更好用。
不過,斯圖裡奇和齊策同時首發也有個問題。
斯圖裡奇可不會像託雷斯一樣像一箇中鋒那樣做球,他本身踢法習慣就並非如此,一般球到他腳下總要秀兩下花活,總之斯圖裡奇拿球總是往前,很少往回。
當然,齊策也差不多如此,不過在需要的時候齊策也可以回傳,總之球隊有什麼安排,齊策大部分都可以適應。
比賽開始了,客隊斯托克城率先開球。
在有高佬克勞奇效力的這短時間,也是天空之城美稱聲名鵲起的時候,去年,三十一歲的克勞奇以一千萬英鎊的身價加盟斯托克城,他成為了斯托克城歷史上最昂貴的球員,而克勞奇也成為了斯托克城的戰術核心。
一向高舉高打的斯托克城迎來克勞奇之後,就更加肆無忌憚的走高空球,儘管克勞奇的頭球技術其實並沒有那麼出色,但他的身高畢竟就放在那裡,往那一杵就是個高空支點。
而斯托克城的進攻也確實是,屢屢起高球,找前面的克勞奇,雖說克勞奇頭球並不那麼精準,但他頭球擺渡的能力卻是一流的。
這可能和他腰腹力量有關,由於身高太高,但身材又瘦,克勞奇的身體力量其實並不強,頭球攻門的力量都是軟綿綿的。
但這不會影響克勞奇將球擺渡給隊友。
頭球攻門和頭球擺渡是完全兩種動作,頭球攻門考驗的是腰腹力量,甩頭動作,而頭球擺渡則考驗的是球和頭之間的接觸位置和傳球意識,通常頭球擺渡不需要多大的力量,只要傳準就可以了。
斯托克城和切爾西比賽的上半場,斯托克城的控球率低的可怕,只有百分之二十六,切爾西掌控了將近八成的控球率。
還是因為斯托克城的打法。
主教練託尼·普利斯從2006年就開始執教斯托克城,奠定了高舉高打的打法,去年克勞奇來到球隊之後普利斯徹底將高舉高打演化到了極致,這場比賽也不例外。
斯托克城一開始控球,哪邊開始控哪邊就把球往空當處傳過去,一旦有了空間,就把球大腳往前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