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爭論(第2/2頁)
章節報錯
比如齊策這樣的球員很和他的胃口,但是一般主教練不一定用的來,因為齊策的狀態很難把握,需要為他調整戰術才能有很好的發揮。
調整戰術,這倒是實話,原本高舉高打的鹿特丹斯巴達從齊策來了之後就不怎麼走兩邊傳中的打法了,畢竟齊策不是高中鋒。
但其他大部分都是吹牛。
用範蒂格倫的話說,派恩斯確實有很大的功勞,就是他向萊茵河祈禱能給他帶來一個每場都能進球的前鋒,於是齊策來了。
贏幾場吹吹牛沒什麼,不過死敵就看不下去了。
費耶諾德的喉舌媒體鹿特丹郵報就毫不客氣的只出,派恩斯和他的球隊要依靠一個臨時租借來的十六歲孩子,這種事情對於一支健全的荷甲球隊來說是難以置信的。
這說明了幾件事情,第一,球隊管理的失敗,兩名前鋒受傷就要上報足協,啟用緊急引援的手段來租人,無疑是非常失敗的。
第二,青訓系統的落後,在對陣赫拉克萊斯的比賽中,球隊青訓小將的表現印證了他們為什麼要從其他球隊找人而不是內部挖潛,因為確實太菜了。
第三,荷蘭人喜歡年輕的天才,但是十六歲不論怎麼說也太年輕了,更何況,這個球員還來自足球荒漠中國,縱觀加盟後的表現,大眾對齊策的印象普遍是,各個球隊不熟悉,本身也有點小聰明這樣,一旦被研究透,斯巴達會迎來更艱難的考驗。
對此,作出回應的不是派恩斯,而是球隊的總監丹尼·布林德。
布林德球員時代效力過斯巴達和阿賈克斯這兩家費耶諾德的死敵,面對費耶諾德的直接攻擊肯定也坐不住了。
“首先,如果聯盟沒有這項規定,我們自然會有其他的解決辦法,但現在有,為什麼不用呢?就像我獲得了一個點球,為什麼不把他踢進去呢?其次,俱樂部青訓發展非常良好,隊內有凱文·斯特羅曼這樣全荷蘭都在關注的新星,至於最後一個問題……”
“據我所知,費耶諾德這賽季也租來了一個年輕人,是一個土耳其人,叫努裡·沙欣,為什麼我要強調他是土耳其人?這你得去問費耶諾德,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要強調齊是中國人,沙欣這個賽季在費耶諾德表現不錯,我認為他們失去了他會踢的很糟糕,就這樣。”
布林德也是荷蘭足球名宿,費耶諾德是荷蘭豪門,這兩方的唇槍舌戰在荷蘭引起了一陣風波,不過這不影響齊策。
他沒有看報紙的習慣,膝上型電腦倒是有,放在德國沒帶過來,手上只有一臺手機,那個年代,手機看新聞上網都不太方便,特別是齊策這個用慣了智慧機的未來人。
這種機器對他來說和老人機沒什麼區別,能上一下QQ就足夠了,而且上了QQ也看不到圖片,多少有點與世隔絕的意思。
聯賽第十輪賽後,齊策就很少出現在港口酒店的露臺了。
原因很簡單,天氣變冷了。
11月已是深秋,鹿特丹又是港口城市,北海沿岸風還是挺大的,又靠近萊茵河,一直坐在露臺上發呆,容易著涼。
在虛擬球場練了一個下午,齊策退出來,準備搞點晚飯吃。
齊策來到歐洲之後的日子很單調,在德國還好一些,要去學校,去飯店,一日三餐基本也都有保障,俱樂部有的吃,學校有的吃,飯店也有的吃。
俱樂部的配餐更加科學,非常注重球員的營養攝入,飯店和學校規矩不多,
不過來到荷蘭,除了在俱樂部訓練時候有的吃,通常晚餐都是自己搞定的。
來荷蘭的第一週還會出去吃,不過現在都在外面買好菜回家自己做了,好在鹿特丹是個大城市,中餐的材料在菜市場也能買得到,來歐洲這段時間,齊策還是喜歡祖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