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緊張嗎?”梁晉笑著問道。

“還好,有點!”蘇青橙笑笑。

梁晉又給她介紹主演陸東還有和蘇青橙這個角色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的演員鄧青。

“你們好,我是新人請多多指教!”蘇青橙連忙說道。

鄧青笑道,“我也是新人,我們相互學習!”

陸東也笑笑,“有梁導在你還怕什麼?”

第一場戲是梁晉、陸東和周怡、楊冰他們在討論逃離太陽系的計劃,蘇青橙就在一旁看,默默學習。

然後就到了她和鄧青要偷偷跑到地面的那場戲。

其實拍電影並不是像我們看到的電影那樣按劇情的先後順序拍的,而是按場景拍,術語叫“順景”。

就是把一個場景裡的所有內容都整理好,然後把不同場次的一次性拍完。

劇組到下一個場景叫“轉場”,再把下一個場景裡的內容再一次性拍完。

這麼幹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提高效率,其實也就是為了省錢,可以有效地降低時間成本。

因為稍微有點規模的劇組都有好幾百人,他們每天的成本都是一個可觀的數字,所以這樣拍攝單位時間成本降低了,就可以省很多錢。

劇組大隊每天出發到拍攝現場,燈光、服化道等各部門都要把自己的東西卸車,然後按今天的內容佈置。

最起碼要用一個小時完成卸車和準備工作,拍攝結束後又要花一個小時完成裝車。

劇組拍攝時是按“班”這個單位來算的,一個班基本是十二到十四個小時,如果超時就要加班要加錢。

但如果順景拍就可以節省這個準備時間,在固定時間內提高拍攝效率,能提高每一個“班”的生產效率。

比如本來你一天可以拍二十到三十個鏡頭,結果你這一天拍了四十個鏡頭,那總拍攝時間就節約了好幾天,這都是錢!

但這樣也很考演員的演技。

因為這樣拍戲前後劇情不連貫,有些對劇情不熟的,後面的情緒就把握不到位。

特別是一些哭戲,一般觀眾看到的是演員積累到一定情緒忍不住哭起來,實際上是他們說哭就得哭,和前面的戲根本沒一點關係,哪怕前面一場拍的是搞笑,這一場戲要哭也得馬上哭出來。

所以一些年輕演員就哭不出來,哭得很假很難看。

而且因為不熟悉前面的劇情,情緒、眼神等都可能不到位,非常考演技。

不僅對演員,對各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有很高的要求。

因為同一個場景可能拍很多不同的劇情,前後不連貫很容易穿邦。

明顯的服裝、道具,小到演員的妝容、髮型、帶的首飾,桌上的擺件等,稍不注意就會穿邦。

所以有些電視或電影裡就會看到前一秒這個演員戴的還是一款吊墜,下一秒就成了耳環,或是前面桌上的杯子明明在右邊,轉過來卻在左邊,就是沒有注意細節。

還有這樣在一個場景裡拍完所有內容,就不用來回搬運一些道具,特別是大燈和笨重器材,很多重複內容就可以省了,可以減少很多準備時間。

但也要求各部門對場地更熟悉,能夠更快地進入拍攝狀態。特別是在棚內拍攝,因為場地封閉,基本上就和上班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