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他的理念問題。

高中時期,韋夏就經常跑死對手。

上了大學,被維拉諾瓦當大前鋒用,防守端拼,進攻端跑死對方的大前鋒或者透過跑位擾亂對手陣型,是他的主要作用。

這些特點沒有一樣不反映出維拉諾瓦對無球跑位調教的欠缺。

如果韋夏的大學是康涅狄格,他現在的跑位和投籃定然不是現在的樣子。

穆林觀察入微,球員時期就是外線的他,對後衛球員有自己的判斷。

韋夏統治了比賽。

與他同為黑隊的隊友,有個叫蒙塔·艾利斯的球員讓他很是驚訝。

艾利斯雖然身材瘦弱,技巧卻豐富而且成熟,持球投籃還是接球投籃都行,要他持球攻,他能自己上,也能出球。沒有他,韋夏想打出制霸全場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穆林沒想到一場試訓發現了兩名好苗子。

而且都是後衛。

勇士的後衛已經夠多了,難道他們要在一屆選秀上再選兩名後衛嗎?

想想看,拜倫·戴維斯、傑森·理查德森、德里克·費舍爾、邁克爾·皮特魯斯,以及如果他們真的將韋夏和艾利斯選進球隊,勇士下賽季的後衛線會有多麼擁擠,後場的競爭要強成什麼樣?

“看來要認真考慮讓‘維薩’轉型大前鋒的事了。”穆林的話說著,好像韋夏已經是勇士的囊中之物,開始操心別人的隊內定位了。

穆林身邊的球隊顧問兼發展顧問約翰·麥克勞德(John MacLeod)淡淡地笑道:“‘維薩’的球風讓我想起了一個人。”

麥克勞德雖然只是球隊雙重顧問,穆林卻極為敬重他。

前者在轉型幕後顧問之前,曾在一線隊當了18年的主教練,其中光是在太陽就連著拿了十四年的教鞭(19731987)。他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當年便建議球隊用全明星後衛查理·斯科特(Cie Scott)從凱爾特人處換來鬱郁不得志的保羅比·韋斯特法爾(Paul Westp),狠狠地敲了紅衣主教一筆竹槓。

韋斯特法爾在之後的197576賽季帶領太陽殺進決賽,和凱爾特人大戰六場,其中還經歷了傳奇的Game5三加時決戰,雖然落敗,但凱爾特人用韋斯特法爾交易斯科特的主意,已經被證明是錯誤,且欠缺考慮的。

穆林這輩人,從小聽著傳奇故事長大,能讓紅衣主教那等人物吃虧的聰明人,他的話要多聽。

“誰?”穆林問。

“‘洪多’,”麥克勞德的口中念出了一個被時間帶走,深深掩藏在歷史長河裡的名字,“‘洪多’約翰·哈夫利切克。”

20分鐘的對抗賽結束了,韋夏得到19分13籃板3助攻3搶斷和3蓋帽,竟然1次失誤都沒有。

穆林驚愕地看著賽場。

身邊的老者所說的話,更叫他驚愕:“如果我們得到‘維薩’,千萬別讓他打大前鋒。我們要不惜一切得到他,這些天前前後後試訓了那麼多的年輕人,只有‘維薩’。只有他讓我覺得,如果我們明明有機會得到他卻失之交臂,我們將會用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來為這個錯誤的決定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