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1995年,

1990年,

韋夏出生之前,

1980年..

他到了!1960年的7月,剛從奧運會選拔隊落選的約翰·哈夫利切克正在家鄉慢跑。

哈夫利切克和韋夏一樣遭受重大挫折。

由於可笑的因素被奧運會選拔隊涮掉的他,每天跑步,為的是將頭腦裡的雜念排除。

從1960年的夏天開始,哈夫利切克有了不打球就外出做各種活動揮霍精力的習慣。

6070年代的球員,一般休賽期胡吃海喝,或者不約束自己吃喝嫖賭毒,搞到新賽季開始的時候身材走樣,運動能力流失。

哈夫利切克同樣會在休賽期瘦身,但他之所以瘦身,和吃喝嫖賭毒無關。

他只是做了大量的運動,又沒有專業的知識作為後盾來彌補消耗後的能量。

因此,許多球員新賽季要減去休賽期積累的油脂,哈夫利切克反而需要透過增加體重來補回休賽期甩掉的腱子肉。

韋夏沒想到他的生活舊時光裡的哈夫利切克產生了共鳴。

哈夫利切克因落選國家隊而失落,而他則因為腳傷無緣瘋狂三月而失落。

相比之下,韋夏認為他更倒黴一些。

哈夫利切克面對的競爭者很強,選拔隊將他排除在外的原因也屬於不可抗力,而他呢?如果他比賽的時候更小心一些,傷病是可以避免的。

可是...他沒有忘記他的傷是怎麼來的。

是那個飛身救球。

他的飛身救球給球隊帶來了關鍵的球權,他也憑藉著自己救回來的球,投進了殺死比賽的三分。

那個救球是取勝的關鍵。

就好像邁克爾·喬丹1998年第六場完成世紀投籃前進行的飛身上籃,和十幾秒後冒險放掉霍納塞克,溜底線掏馬龍的襠,沒有這些,就沒有世紀投籃。

想到這,韋夏鬱悶地承認,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依然會那麼做。

他不可能錯過那次救球的機會。

他之前不知道救球能幫助球隊取勝都會不顧一切,如果他知道他救了球他們就會贏呢?他不可能放棄的。

這時候,韋夏感覺到口渴,他想買點喝的。

正好,他發現附近有一家來自英國的超市——泰斯科。

他順勢進入其中,隨便拿了一瓶飲料,正要交錢,只見超市的門口迎面走進一個美麗得讓人懷疑是國家電視臺的新聞女主播——對,就是那種氣質,不帶有攻擊性的性感,而是那種可以作為國家的臉面掛在電視臺面向世界的那種大氣之美。

韋夏的心,或者說哈夫利切克的心,在那個瞬間劇烈地跳動了起來。

上吧,去要她的聯絡方式!

這算是我跟她搭訕還是哈夫利切克跟她搭訕?

不,為她加快心臟跳動的人是哈夫利切克不是我!

可我現在就是約翰·哈夫利切克啊!

該死,為什麼要碰上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