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東尼畫著全世界都知道的戰術:把球給科比!

“科比”閉著眼睛。

如今的他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去浪費,任何一次失敗,都可能給他的職業生涯蓋棺定論。

他的記憶開始往回走。

回到最初的時候,1978年,他是“甜豆”喬·布萊恩特的第三個孩子。

誰能知道他會在未來成為美國的寵兒?

1996年的夏天,他是全美高中最激動人心的名字,但他選擇直接把天賦帶到nba,傑裡·韋斯特把他從夏洛特偷回洛杉磯,從此決定了他職業生涯必將如湖人隊史上那些偉大的名字一樣響亮。

誰能知道他會在未來超越傑裡·韋斯特成為湖人隊史得分王?

直到2001年之前,他都是眾多教練口中所謂美國年輕一代的榜樣,直到他表現出桀驁不馴的一面去挑戰鯊魚,妄圖成為洛杉磯之王,於是世界覺得他被寵壞了。

誰能知道他會在這場競爭中取得勝利,並在鯊魚離開後的日子裡創造自己的傳奇?

2003年的鷹郡,2004年的總決賽,2005年連季後賽都打不進去——如果故事到此為止,這就是一個步步登天的少年,最後墮入魔道、一無所有的故事。

然後並沒有,他等到了命中註定的隊友——然後,2007年秋,他還是個等待被交易的棄絕希望者;2008年春,他卻成為了常規賽vp,總決賽上和波士頓凱爾特人打了恢弘的七場系列賽,讓湖人隊史第一次在波士頓贏下搶七,之後,他又帶著球隊拿下一座總冠軍,從此讓那些口口聲聲說他離開鯊魚便一事無成的傢伙們啞口無言。

這美妙的曲折故事,誰能想到呢?

可是再好的故事都會到頭,邁克爾·喬丹只有一個,能像他那麼完美的,只有一個。

科比是凡人化的喬丹,他更接近球迷所熟悉的那種人,生而高貴,平步青雲,墮落之後又浴火重生登臨巔峰。他沒有像喬丹那樣站上巔峰就不再下來,他很快就下來了。

2011年的失敗,2012年被青年隊雷霆擊潰,如今再次遇到雷霆隊,再次處於被淘汰的邊緣,傷病困擾著他,責任感壓迫著他,求勝的**像落到身上的鞭子逼他向前。

韋夏的思緒回到當下,他來自未來,他知道跟腱斷裂之後的科比發生了什麼。

之後的三年間,他傷,復出,傷,復出,不斷投丟他曾經投得進的球。終於一點點讓人意識到,曾經的科比不會再回來了。

如果科比早三年退役,他會走得更體面、更有尊嚴嗎?這是肯定的,球迷不會再看到他後三年的掙扎,但那麼做就不是科比了。

追隨球星,就像選擇伴侶,你要接受的不是他好的那部分,而是要接受他的全部。

科比投得進高難度的球,與此同時,他也會有很多不合理的英雄球。

科比是nba史上最樂於挑戰難度的殺手,於是乎,他也勢必不會是一個無私的隊友。

所以他會痛苦地掙扎三年,最終在2016年以那封告別信迎來結果。

時間一直在走,他最好的樣子被留在在了過去。

那是很多人的青春。

那是科比和他們一起度過的歲月。

他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

他不服老,不服輸,永遠好勝,正如此刻。

韋夏睜開了眼睛,他沒有資格替科比做決定,應該怎麼做,應該如何做,是科比自己的事,既然讓他重來一遭,上蒼必有其用意,就讓他去做科比應該做的事吧。

當裁判的哨聲響起,球員回到比賽。

韋夏跑進場內,杜蘭特的雙手像羽翼般籠罩住他的視線。

他接到傳球,左腳支撐著身體發力——那可能是他身上僅有的力量,完美地要位將杜蘭特的身體甩到一邊,全力跳到空中——那個瞬間,韋夏不再是科比,他的意志被另一股力量推出了24號的身軀,他的視線變得模糊。

“黑曼巴的最後一擊!”

“球進了!!!!!!!!!”

解說員撕心裂肺般的尖叫,穿越了時空,在那個剎那,韋夏的眼前閃過了約翰·哈夫利切克的身影,他在奔跑;還有大衛·湯普森,他迎風飛翔;以及拉里·伯德,他橫眉冷對地噴著垃圾話——最後是科比·布萊恩特,他站在斯臺普斯的中央抓著球衣嘶吼,隊友們衝了上來,將他淹沒。

這無數的畫面裹挾著韋夏的思緒飛昇到應許之地。

他來到一閃門前。

那道門緩緩開啟,守著這道門的人冷酷地笑問:“ish,你想進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