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上的形式瞬息萬變,第一節打了10分鐘,76人才把韋夏換下來休息。

韋夏下場的時候,22比17,76人領先騎士5分。

場下的隊友扔來一條毛巾,他擦了擦身上的汗,第一節,他得到10分4籃板2助攻2封蓋。

但這樣的表現並不能掩蓋76人內線吃緊的問題。

76人只能慶幸,騎士的陣中沒有能一對一統治禁區的內線球員,湯普森是籃領,勒夫和弗萊在騎士都是空間四,考辛斯的缺席,便利的是歐文和詹姆斯等人。

他們打內線更果斷了。

話雖如此,76人的比賽強度還是重新整理了騎士的認知。

他們用高強度,高烈度的攻防兩端,來減輕內線的壓力。

騎士留著歐文帶第二陣容,詹姆斯和韋夏一樣下場休息。

打著強度如此之高的比賽,詹姆斯的消耗還要大於韋夏,同樣的,他的體能還不如韋夏。

如果繼續消耗戰,最終肯定是76人獲益。

此時,76人場上的五個人是隆多、烏佈雷、羅伯森、奧多姆和霍林斯。

只有隆多算是常規的首發,其他四位都來自第二陣容。

非常時期,76人必須要用這一套陣容來頂住騎士的反撲。

然而,首先一個不祥的徵兆就來自於騎士的外線。

伊曼·香珀特投了一顆詭異的三分。

右側四十五度三分線外,香珀特出手,第一次不中,但球彈得很高,再次落到籃筐上,跳了幾下,竟然滾進去了。

香珀特的三分幸運地落袋,20比22。

第二節初,騎士用一粒驚險的三分將分差追到2分。

76人的教練組很快發現,場上這套陣容雖然有多個持球點,但沒有一個可以穩吃對手的球員。

隆多的三分球是致命缺陷;烏佈雷在季後賽的強度下只能投投空位三分;羅伯森是新一代“進攻的事我不懂,但你也別想懂”選手;奧多姆廉頗老矣,指望他像十年前在湖人隊那樣支撐起球隊的階段性主攻任務,無疑是異想天開;霍林斯?...

沒有人能站出來一錘定音,就會遭遇一些尷尬的事情。

比如機會出來了把握不住。

隆多是典型,騎士放空他,不管怎麼叫戰術,機會永遠出在隆多的身上。

隆多也曾嘗試把機會轉移給其他人,但騎士的放空戰術既無賴又有效,只要他無法將該死的球投進籃筐,那麼這一切都是白搭。

“砰!”

隆多投丟空位三分。

騎士的反擊機會交給精神小夥香珀特。

如果能打進反擊,騎士就能追平比分。

立功的機會,在生死戰上連得五分幫助球隊扳平比分的大好時機就在眼前,香珀特被建功立業的**矇蔽了心智。

他帶著球要衝向76人的籃筐。

然後,被霍林斯製造進攻犯規。

“得救了。”霍勒迪鬆了口氣。

韋夏卻已經準備回到比賽,他向賴特申請提前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