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球館,201415賽季的總決賽ga6就要在此打響。

於勇士而言,這對他們來說邊是生死攸關的一戰。

已經被76人拿住賽點的他們無路可退。

而76人也不願繼續把比賽往後拖,畢竟搶七戰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如果能在客場結束系列賽的懸念,是最好不過的結果。

ga6,勇士的首發令人詫異。

“他們看起來就像是已經不知道怎麼排兵佈陣了這個首發,是認真的嗎?”

之前五場比賽,勇士的首發多次出現變化。

後衛線、鋒線,都有人員變動。

無論如何變動,他們都確保陣容中有個提供護筐和籃板保護的長人。可是今晚,這場不活則死的比賽,他們第一次派出了被稱為“死亡五小”的小陣容。

具體首發為庫裡、沃爾、湯普森、伊戈達拉、格林。

整套首發,最高高度不超過2米02,僅有格林一名內線,要多奔放有多奔放。

傑夫·范甘迪盯著他們的陣容看了半天后說:“基本可以確定,勇士決定糾正他們的方向。”

“是的,當前的陣容只是在他們原有的首發陣容裡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改變。他們決定打破大半個世紀以來的鐵律,用速度、投射、運動能力,來擊敗傳統的冠軍籃球。”

從喬治·麥肯帶領明尼蘇達湖人開創nba歷史第一代王朝之後,除了90年代的公牛王朝,每一支冠軍球隊都有響噹噹的巨人坐鎮。

得中鋒者得天下的名言滲透到了聯盟的方方面面,於是我們可以看見許多球在選秀大會上明明有機會用榜眼籤將歷史第一人帶回球隊,卻為了“我們需要一箇中鋒”(實際上不需要)——為由,真的棄at於不顧帶了個有嚴重傷病隱患的白人中鋒回家。

因為同樣的原因付出代價的球隊還有很多,內線就是強隊的基本盤。

就算是主打41體系的76人,都是因為那個巨大的“1”的存在,體系中的“4”才可以運轉。

現在勇士就要挑戰這條鐵律。

總決賽開始以來,他們第一次有了比76人更快、運動能力更強、更靈活的陣容。

既然捨棄了高度,開局階段的跳球,76人輕鬆取勝。

格林打五號位,他成功地避開了韋夏,但同時,他不得不在防守端對上考辛斯。

這絕對不是一個比對位韋夏更輕鬆的選擇。

76人深知他們的內線優勢有多大,所以剛開場就集中火力打考辛斯這一點。

球傳出,考辛斯接球,轉身背打,一路碾壓,勇士放任他們一對一。格林看起來如同考辛斯的盤中餐,被一頓剝削,吃幹抹淨了。

2比0

勇士不想讓格林白白捱打,因此進攻端讓他向外拉扯。考辛斯堅守不出,格林外線三分打鐵。

76人同樣找考辛斯單打。

考辛斯認為打爆格林對他來說是沒有任何壓力的一件事,所以做起動作來,格外放鬆。

轉身一勾手,沒有。

突然,勇士加速了。

包括格林在內,他們保護下防守籃板,5個身高最高不過202公分的球員迅速快下。

庫裡推著球殺到現場,背運,急停,伊戈達拉擋拆,晃開隆多,直接弧頂拔起一發鬼神莫測的反擊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