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總決賽ga2,繼續在費城富國中心銀行球館展開。

有了ga1的交手,馬刺對於他們所面對的對手,有了初步的認知。

他們不會進退揖讓,老老實實跟76人隊你來我往。可以預見到的是,他們的教練組一定會安排不同的人手去對付韋夏和考辛斯,會不斷在“壓制韋夏”和“放韋夏壓制其他人”之間轉換,會放出一些新的擋拆手段,會嘗試不斷用格林、倫納德交替防守韋夏和考辛斯,以破壞76人的進攻節奏。

他們知道第一場是怎麼輸的。

讓韋夏時隔六年重返決賽的首秀就砍下40+,說明倫納德一個人是完全無法限制住韋夏的。

可是,如果把握不好其中的度量,也很容易釀出事故。

馬刺充分地意識到他們上一場輸的有多難看。

外線射手的啞火,是局勢失控的關鍵。

他們被迫和76人玩起了單挑。

可是要比單挑,那是連巔峰熱火都不敢和76人招呼的學問。韋夏從2012年起就是聯盟中的最強進攻手。

和76人玩單挑,是取死之道。

同時,76人的鋒線讓馬刺驚訝,他們對外線傳導球的限制,讓馬刺在第一場的時候很難找到機會。

所以第二場比賽,所以馬刺今天傳球前,運球的幾位都橫向運一兩步或傳一下,扯開空擋再塞空擋。

可以看到,負責為馬刺開啟局面的,還是蒂姆·鄧肯。

馬刺知道鄧肯體力充沛的時候,仍然可以打爆聯盟裡的任何一位內線。

這就是一個如此扯淡的時代,38歲的鄧肯打出了他28歲都做不到的禁區破壞力。10年前,聯盟中長人無數,鯊魚還能大顯神威,鄧肯強在對馬刺體系的全方位影響力。10年後的今天,規則就像枷鎖限制了長人的發揮,於是這幫老而能飯的名將們,開始露出了逆生長的趨勢。

鄧肯面對考辛斯,單節100命中率,罰球全進,獨砍8分。

今天和前天不同的是,考辛斯沒有引頸受戮。

對於鄧肯的進攻他給予了充分的回應。

鄧肯單節8分,考辛斯單節5投4中,其中三分球1投1中,獨得9分,還比鄧肯多出1分。

使76人感到棘手的,是從板凳上殺出來的吉諾比利。

本來,76人依靠韋夏和考辛斯內外合力,砍下20分就要確立首節的優勢。

銜接段,韋夏和考辛斯一起下場休息,吉諾比利卻從場下殺出。第一節他就打了5分鐘,卻拿了9分2籃板3助攻2搶斷1蓋帽,這份全面到讓人咋舌的資料,反應了一個事實,他出場的每一秒鐘都是有價值的。

馬刺由此逆轉了被76人內外雙核統治的局面。

32比26

他們帶著6分的領先進入第二節。

“我認為,馬刺的比賽應該被製作成nba宣傳影片,這比勁爆的扣籃有用多了。”

“即使是毫無天賦的人,也能從他們的比賽裡領悟到籃球之美。”

賴特鎮定地讓韋夏和考辛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