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刺與雷霆的天王山,本來韋夏和隆多還帶著娛樂的心情,但是很快的,連考辛斯都不玩手機了。

第一節,雙方都打出高質量的攻防。

38歲的蒂姆·鄧肯竟然還是馬刺的主攻,他和伊巴卡擺出了一對一的架勢,在對方的頭上強取7分。

伊巴卡單節7中2,他的命中率不理想,腳傷更使他的跳躍能力打折扣。

即使他能跳起來,能對鄧肯造成的影響也是有限的。

鄧肯完全是大爺球,能投籃解決的,絕不是多花一個腳步,非要用叫不要打的,也肯定要運用身體把你頂住,再找個舒服的方式得分。

單從內線進攻來說,除卻左右兩翼的四十五度角打板,鄧肯沒有頂尖的技巧。由於他在隊內角色發生變化,加上需要確保命中率,防止被雷霆的青年軍抓防守板跑死,左右兩翼的打板,他已經投得越來越少。

就是這樣一個各方面都很強,但沒有特色的老傢伙,上賽季以37歲高齡進入最佳一陣,本季場均下滑2分,西部首輪低迷,次輪划水,分割槽決賽上突然化身隊內頭號進攻手錘爆了雷霆的內線。

第二節,鄧肯好似打卡般再取7分。

可怕的不是鄧肯的進攻持續高效,而是馬刺的轉移球,和吉諾比利火熱四射的狀態。

與其他“多射手拉開空間”的球隊不同的是,馬刺更重視多人之間的聯動。比如馬刺如今很少有清空一側,二人展開進攻的情況,而是大量的強側三人擋切傳跑。馬刺的大量傳球和接球突分,大量不為上籃只為突分的持球走位,讓馬刺的進攻行雲流水難以捕捉。

這個打法,說著簡單,要形成戰力卻極為艱難。

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是,全隊都有極好的傳球+走位+中遠投進攻威脅。

第一節,雷霆還能靠杜蘭特與威斯布魯克的發揮支撐比賽。

第二節打完,他們落後10分。

下半場,鄧肯的進攻傾向再次提升。

在有限的上場時間裡,鄧肯第三節再取8分,馬刺每個人拿到球都能移動位置,撕扯防守,再往外傳。

三分點嚇人,持球突破的威脅可怕,任何一個內線接到球都有一手穩定的終結和二次策應的本事。

鮑里斯·迪奧一個魔術師般的胯下擊地看得考辛斯目瞪口呆。

第四節基本是垃圾時間。

雷霆和東部的熱火相似,可是他們沒有熱火輸的那麼徹底。

他們相似的地方是,輸掉的比賽,都是慘敗,有垃圾時間。

贏的比賽,毫釐之差。

第五場,他們輸了。

完全輸了。

這是一場可以測驗馬刺實力的比賽,看完這場,隆多沉著臉說:“決賽的對手肯定是這幫老頭。”

“沒事,他們是一幫很老的老頭,而我們有一幫稍顯年輕的老頭,贏的肯定是我們。”

考辛斯樂觀的態度是可取的。

但他的年輕老頭優勢論把韋夏也說老了。

“Boge,我們談談...”

最後考辛斯藉口稱肚子疼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