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於尼克斯的比賽是許多意外的連線,韋夏全程沒多大存在感,他傳了許多球,想啟用隊友卻埋葬了比賽。

可以說,輸球他是有責任的,而且是很大的責任。

“我應該少傳幾個球。”面對媒體,他坦言。

又輸又贏的話,他們便很難把名次提升。

比賽還需繼續,和尼克斯二番戰打完,迎來另一個對手——亞特蘭大老鷹。

一開場,比賽就進入了單挑節奏。

ish 大戰喬·約翰遜!

韋夏和喬的對決,有點像二十年前威爾金斯與伯德的大戰。

一個是絕對的技巧,一個是絕對的天賦。

韋夏和威爾金斯不同的是,他沒有那麼依賴身體天賦,除了幹拔的高度,他很少表現出溢位的運動天賦來。

韋夏成為核心的道路上,借鑑過許多人的打法。

尤其是在acl撕裂之後,他認識到天賦就像毒藥,雖然可以讓人達到至高領域,若是不打好根基,等到天賦從身上脫離,必然會出現斷崖式的下跌。

喬是所有沒速度的選手的福音。他的地板流程度,還深過皮爾斯。

因為皮爾斯年輕的時候還當過一把飛天流——你必須無視他在高中時期參加的那屆連續扣籃不中的扣籃大賽——後來玩起無招勝有招的地板流,偶爾還有逸倫超群之氣不小心流溢,真所謂這麼唏噓的鬍渣到哪裡都忍不住閃亮。

喬的立身之本,一是投籃:30尺範圍內,指哪打哪,起手就投。201公分身高,出手時彈簧機一般的上肢,防守人不敢離他太遠。

有這點,其他花樣才好變。

喬願意單打時,運球總是大開大闔的。一是跨步好,二是手上操縱自如。所以雖然運得很囂張,就差亮褲襠了,沒人敢手癢去摸。一旦拉球動了對方重心,喬的探步卡身位突破很是了得:快不算快,但用身體隔住你,之後直接就過了。

關於喬的腳步,還有一個特點。

他和皮爾斯都喜歡一個半側身護球后,忽然前轉身左軸心腳轉向右手推球向前卡身位的本事,這一下半圓轉,手上的控制非常了得。

如此一突,對手驚慌失措,急忙補防,喬立刻撤步,急停跳投。

2008年帶隊和凱爾特人首戰七場過後,喬的打法就變得很懶了,急停跳投也懶得打了。

經常是反覆胯下拉球,面無表情貼著防守,嚇得對手步步後退。

到近筐處,一個單手拋、急停投之類的進攻手段就出去了。

喬的上肢和手腕極強,所以出手只需手指一點,有時手臂都不伸直,就這麼出去了。

今天晚上,喬和韋夏的對決,就是地上走和天上漂的極致。

有時候,他忽然來一手花式運球急停。

韋夏的回敬,是連續體前變向後的幹拔跳投。

接著,喬再還一個高位接球投籃,質樸的讓人找不到閃光處。

韋夏的回應是三分線外突破進去迎著多人協防拉桿左手起打板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