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夏已經被殺了一年半,早就已經習慣。

覆盤會結束,傑克遜舉行對抗賽。

因為韋夏被噴的很慘,他決定在對抗賽裡把面子找回來。

科比卻抱著讓他會上訓練場上雙受挫的想法。

如果可以透過讓科比難過的方式來獲得自己的快感,就是最好的。

韋夏將為此全力以赴,無論別人怎麼看,他都要想方設法在對抗賽上讓科比難過。

因為他們兩人抱著同樣的想法,結果都是在防守端用力過猛,進攻沒有表現。

倒是內線,一路火花帶閃電。

黑白兩隊的內線組成分別為拜納姆布萊恩·庫克和萊恩·霍林斯拉德馬諾維奇。

傑克遜決定兩隊名單的時候是否有過其他的想法?

不然,他為什麼剛剛好把最能團結一致的內線叫到一起了呢?

拜納姆和庫克已經當了一年的隊友,雖然位置相同打法卻不一樣,拜納姆組主內,庫克偏外線。同為中鋒庫克卻是空間型內線的風格。拜納姆是傳統的低位強打型。

霍林斯和拉德馬諾維奇特點和另一組那內線一樣。拉德馬諾維奇繼承了歐洲內線手感柔和的傳統,來到湖人之後,簽下了全隊第三高薪水的,他彷彿只知道投籃似的。每一次擋拆,他都會像追著骨頭的野狗跑到外線。

那是湖人對他的期待嗎?可以肯定的是,絕非如此。

拉德馬諾維奇加盟湖人的時候,傑克遜希望和他談一談,他們也的確見了面,談論彼此對於即將合作的感覺,還有各自對三角進攻的看法。

拉德馬諾維奇對三角進攻的看法過分膚淺,傑克遜希望讓他透過一些膚淺的現象發現真理。三角進攻畢竟是他口中的哲學,要是新來的能輕而易舉地像羅德曼那樣一口道破天機,那豈不是說明他的哲學是故作高深?

於是,他使了個個人認為很“巧妙”的辦法。

他給了拉德馬諾維奇一盤他心目中“最完美”的三角進攻隊伍——199596公牛常規賽最後一次對陣紐約尼克斯的比賽錄影。那場比賽有個大背景是所向無敵的公牛於11天前以32分的巨大差距輸給了紐約。

傳說,紐約人為那場勝利開了三天的派對,《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們**迭起,斯派克·李因嗨過頭進了局子——種種現象可見那場常規賽的大勝對他們有多麼深刻的意義。

公牛記住了紐約帶給他們的慘敗,常規賽最後一次相遇的時候,他們幾乎打出了一模一樣的比分,只不過,領先和落後球隊的名字被調換了。

公牛成為了領先的球隊,吃下慘敗的是尼克斯。

而且,羅德曼還沒打。

雖然沒有羅德曼的96公牛不是最強形態,但那場比賽一直是禪師心中那個賽季最好的比賽之一,他希望拉德馬諾維奇可以從中吸取到有用的經驗。

加入湖人之前,拉德馬諾維奇是一位能防守,能進攻,能抓籃板可以保護籃筐,還能線上策應的全能內線。看完那盤錄影,他可能被盧克·朗利和比爾·溫寧頓的鐵血跳投英姿所吸引,全然放棄了自己的優點,變成了一個除了跳投一無是處的單功能球員。

他的功能化,象徵著湖人夏季引援的徹底失敗。

等於說,湖人除了選秀選來的人,還用隊內第三的薪水帶回一個站著中鋒位置的五號位射手。

不管別人怎麼想,反正科比很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