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唯一的“輸家”(第2/2頁)
章節報錯
曾經,他的好勝、偏執和孤傲,把他帶入了2004年的低谷,但也是他的好勝與偏執使他熬過了所有的打擊。
無論是球隊戰績、個人能力,抑或是資料表現,當他把爭奪個人榮譽的努力放在爭奪勝利上時,他的偏執使他成為了一個好的領袖。他自己從天使變成了黑曼巴,然後在2008年夏天重新迴歸到巔峰形象。最後,他達到了籃球世界的巔峰,憑著一己之力。只是這一次,他不再對抗世界了一—他與世界講和了。
科比的形象開始變好,湖人距離取得成功,還有五場勝利。
他們適時地將目光放到東部。
常規賽天下無敵的凱爾特人在東部的季後賽歷程卻不像常規賽那麼順利。
首輪對陣放西部都進不去季後賽的亞特蘭大老鷹,竟然拼到了第七場。
老鷹倒下之前,球迷很難不想起1984年掘金黑八超音速,去年勇士黑八小牛,還有1973年的68勝凱爾特人在半決賽被尼克斯淘汰——不過,如果季後賽沒這些懸念的話,也不會那麼引人注目了。
老鷹的頑強作戰,讓人想起了伯德和威爾金斯的第七場對轟,以及半世紀前佩蒂特總決賽單場50分阻止了凱爾特人本有可能達成的十連冠。
分割槽決賽第四場到來前,韋夏沒事的時候就會翻看凱爾特人的季後賽錄影。
老鷹的建隊策略非常簡單,即6英尺8英寸戰術。
6英尺8英寸戰術,理論上來講是烏托邦式的存在。
帕特·萊利曾經在十年前預言:“未來的籃球場上,五個人都會是206公分上下。”
說這話時,安東尼·沃克和凱文·加內特初試啼聲。
老鷹就聽信了萊利的話,堅決按照這個策略來建隊。
於是就可以解釋他們為什麼不要韋夏,要一個在總決賽上被韋夏打爆卻有著更高上限的馬文·威廉姆斯。
他們的確組成了一套運動能力驚人的飛禽陣容。
韋夏再看凱爾特人的戰術,和常規賽沒什麼區別,弧頂的多重掩護和卷切,加內特為軸後的高位策應,以及迅速分向翼側尋求單打或空位投籃機會。
簡單說來,弧頂轉移和高位多重掩護卷切是主旋律。但,在比賽的頭幾分鐘,在多番弧頂的掩護卷切後,老鷹隊整齊平均的6尺8讓他們有驚人的輪轉速度,可以緊密跟隨任何一個傳球。
雷·阿倫、皮爾斯經常繞掩護空切後接傳球都沒能擺脫對手。
以經驗和配合制勝的凱爾特人,遇見了一支從身體架構來說最適合對付他們的球隊。
強隊所以是強隊,不只是因為他們能打成一個回合的進攻,而是他們深知在戰術不行時應當怎麼處理。波士頓第七場狂衝進攻籃板,山呼海嘯地朝亞特蘭大禁區招呼。
真正的比賽僅有半節。高手過招一劍而決,同樣,年輕士兵對上老兵油子,前者一旦見自己冒了血就會頭暈。凱爾特人的進攻談不上十足的機會,間不容髮的狹窄區域出手,前場籃板得分,裡外拼湊,第一節結束大比分領先,亞特蘭大已亂,至此大局已定。
凱爾特人首輪第七戰的最佳球員是誰?
韋夏的選擇是拉簡·隆多。只有他和加內特明瞭打敗老鷹的針對,他們就像鯊魚,聞見血腥,不吃剩一副骨架是不會住手的。分差越大,老鷹越絕望。
於是,即便分差到了30分,隆多依然從半場開始給邁克·畢比增加壓力,第一時間快攻,在完成一個弧頂傳球、到底線空切後,又翻身回來接遞手傳球分底線。他就像個勤勉的廚房勤雜工一樣到處遞菜肉果盤。這隻勤勞的蜜蜂使凱爾特人保持著前進的速度,直到徹底壓垮亞特蘭大為止。
對老鷹來說,這是殘忍的一夜。就像已經被攻陷的撒麻爾罕遭遇成吉思汗的屠城。
第三節,帕楚利亞看著一個球向邊線滾時已經停步,波西卻從身後繞過,搶球,快攻前場,扣籃……這就是總決賽球員的邪惡智慧。
他們知道怎麼繼續給你一刀,再給你一刀,寸寸割碎。
對凱爾特人來說,這不算一個好的系列賽。
他們暴露了一些弱點:對上對位防守缺點不大的球隊沒有對位優勢;對手跟防速度快則難以拉開陣線;2號位被喬·約翰遜修理了;低位沒有攻堅武器;教練極其極其的213。
但是,第七場,泰山崩臨時毫不變色;在非技術環節應變出色;細節上處理強悍;求勝心;以及凱爾特人曾經賴以拿下16個冠軍的血統:遇到第七場,對手面如死灰,他們卻神采奕奕。
單看這第七場,凱爾特人頗有些重新振作起來的樣子,韋夏萬萬想不到半決賽他們又被捲入搶七血戰。
上次是老鷹,而半決賽是勒布朗·詹姆斯帶領的騎士。
韋夏的時間不夠,他沒辦法藉著西部決賽game3結束的間隙將凱爾特人的比賽覆盤完。
他聽說凱爾特人和活塞的比賽也可能拖到第七場,如果他們能在game4結果馬刺,便能多得到幾天休息時間,到時就有充足的時間來看錄影了。
想到這,解決馬刺似乎更加地迫在眉睫了。百度搜尋樂安宣書網(樂安宣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