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賽期剛開始,韋夏剛想制定他的特訓,就接到科比的電話。

他叫了些人到他家裡參加派對。

和去年一樣,是延期了近一個月的瓦妮莎吉安娜的生日派對。

母女生日就隔了幾天,但當時湖人在打比賽,無法按時舉辦,等到輸了才有時間。

韋夏聞言自然沒有二話,答應下來。

他剛要開始過上平淡的幾天時間,科比卻隻身在外鬧出了新聞。

科比在商場的停車場裡碰到了一群手持拍照手機的球迷。

他們詢問了科比對球隊狀態的看法,這場景讓科比感覺像是昨日重現—一年前,他在費城南街偶遇某個朋友,接著向後者滔滔不絕地展望起自己的光明未來。

科比立刻就跟這群球迷們侃侃而談起來,他點名批評了湖人管理層以及球隊的年輕中鋒安德魯·拜納姆——後者天賦極佳,但是對籃球的熱情卻令科比懷疑。

科比還說如果情況依舊不見好轉,他就會威脅球隊要求交易。這些球迷拍下的影片很快就像病毒一般流傳開來——儘管這早就不是科比第一次抱怨管理層了,但他這般肆無忌憚的態度,還是讓傑裡·巴斯感到震驚和憤怒:這麼多年來,自己都在背後支援科比不曾放棄,這就是他表達感謝的方式?

傑裡·巴斯向來舉止溫文,脾氣溫和,但這並不代表有人可以對他公然挑鮮。

在洛杉磯,他是充滿神秘感、受人愛戴的湖人隊老闆。將具有奪冠能力的明星球員帶回湖人隊的他,在球隊內部得到了無比的尊重,同時也手握著龐大的權力。

巴斯的身上有著諸多優點:充滿智慧,對球隊管理見解獨到,這都源自他年輕時的經歷。

巴斯童年時頗為貧困,靠著自己的堅持和毅力才拿到了南加州大學的博士學位。在這個過程中,他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網,並且積累了財富,最終成了湖人帝國的掌門人。在巴斯管理球隊期間,他對自家球員的呵護、選取新秀的眼光和對管理球隊的獨特見解,最終都成了湖人成就偉大的原動力。

很少有人會在公眾場合像科比那樣斥責傑裡·巴斯。科比明顯越界了,許多球隊內部人員都覺得科比在湖人的日子到頭了。對自覺無用的東西,巴斯從不心慈手軟——即使他們的來頭不小。2003一04賽季或許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肯安生的奧尼爾在那年被巴斯掃地出門,菲爾·傑克遜也因為和球隊管理層疏遠、與科比鬧矛盾而被棄用。

在兩人合作之初,巴斯就答應過科比,會確保後者一直為湖人效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天使之城是屬於明星的城市。想在洛杉磯立足,湖人就必須拿出籃球界最閃亮的明星——那個人就是科比。

開始毫無顧忌地讓自己的老闆感到難堪。情況在2007年的休賽期急轉直下,巴斯命令球隊制服組要求科比閉嘴。

狀況一直都非常緊張且複雜。而科比肆無忌憚地將自己的沮喪和怒火發洩到球隊中,也再次破壞了他和隊友甚至是球迷的關係。只要提到上的名字,就會有人在你耳邊滔滔不絕地講述他是怎樣一個被慣壞了的傢伙、不傳球的獨狼和愛哭鼻子的小屁孩。

幾天後,記者與菲爾·傑克遜在路上“偶遇”。

談論科比攪動的風波,他淡淡地說:“他是唯一能這麼做的人,除了科比,誰有資格提這件事?”

對於那些聲稱科比獨斷專行抱怨其從不傳球的言論,傑克遜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實我們研究過比賽錄影,”傑克遜說,“在大多數情況下,科比的投籃選擇並不是很糟糕,他手感火熱的時候確實會投一些值得商榨的球,但是它們大多投進了。有些球你看著不講道理,但科比就是能夠搞定。”

在過去的兩個賽季中,菲爾·傑克遜和科比的關係也變得親近,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禪師發現“跟科比對著幹沒有任何好處”,這讓兩人可以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討論問題,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愚蠢地上演宮斗大戲。

在傑克遜的引導下,科比變得更加了解自己,也學會了如何激勵隊友。

禪師教給了科比很多小細節上的事項,讓他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成長。

現在他們把問題亮到了檯面上,湖人的核心球員已經失去了耐心,管理層要在夏天給他一份什麼樣的答案呢?

事發時,韋夏有兩件事要處理。

一個是他的部分廣告合同要執行,一個是特訓。

他太低調,記者想讓他就此事發表意見都有難度,因為根本不知道他身在何處。

韋夏並沒有成為局外人,科比對球迷發表意見,讓韋夏想起去年的跨年派對上,吉姆·巴斯醉酒時說的話。

從那時起,他就知道近兩年的湖人並不以冠軍為目標。

雖然教練組每年都喊冠軍口號,管理層的操作卻騙不了人。

隨隨便便的引援,越缺什麼越不補充什麼。

內線被對手當玩物蹂躪了兩年,賽季期間的最大補強竟然是簽約一個賽季後不見蹤跡的德維恩·瓊斯。

再無能的管理層,在內線貧乏到那個程度的時候,也不可能不聞不問。

如果湖人沒有在2005年摘得韋夏,這兩年就只有科比一個人帶隊。少了一個核心的湖人,還能有這點成績嗎?科比會不會困在首輪,甚至像凱文·加內特一樣,締造超級巨星連年帶隊樂透區釣魚的尷尬紀錄?

想到這,韋夏坐不住了。

他把拍廣告的事情擱置,推遲到明天,將訓練地點轉移到小巴斯的“領地”。

同時,給小巴斯打去電話。

“Wish啊,最近怎樣?沒有偷懶吧?下個賽季你要是沒有進步我就把你交易了!”小巴斯愉悅地開玩笑,看來似乎又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