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學生?你不是收徒弟?”魏巧依疑惑道。

“暫時不收徒弟,收學生。”高典說到。

魏巧依是明白學生和徒弟的區別,當初她爺爺,也有不少的學生。

其實她更願意收徒弟,而不是收學生。

“為什麼?收徒弟應該更好一些啊。”魏巧依說到。

高典說:“收徒弟確實更好一些,不過我一個人精力有限,僅僅是收徒弟的,教不了那麼多的人。而收學生就不一樣,我可以將我所學,教給更多的人。”

魏巧依聞言,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反駁嗎?好像又沒有反駁的必要。

高典有這種想法,還是源於自己老師,若非自己老師做了個榜樣,他估計也不會有這種想法。

念頭通達之後,高典只覺得心裡一片暢快。

兩人離開了長城,離開了首都,回到自己的城市。

時間慢慢過去,國宴的事慢慢發酵,高典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

不過知道他的人,都是關注他的,更多的還是喜歡美食和行業內的人。

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高典的。

這也導致典心樓的人氣越來越高,很多人特意趕來典心樓,就是為了品嚐一下國宴菜品。

白玉翡翠餃子的名聲,也打響了。

登上了國宴舞臺的白玉翡翠餃子,可謂是脫胎換骨,變得很有名氣。

很多人嘗試仿製,但是做出來的味道都比不上高典做的。

不僅僅是廚藝的問題,還有配方不同。

至於高典的另一道麵點,也是相當有名。

憑藉這兩道麵點,典心樓蓬勃發展,不僅生意越來越好,名氣也是與日俱增。

回到典心樓之後的日子,高典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廚藝,同時也在實施自己的規劃。

然而,目標是有了,可是實現起來卻有些超乎他的想象。

收學生聽起來好像並不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一來知道高典收學生的人不多,他又不可能去打個招生廣告。

主要是他得保持自己的高冷,不能讓別人覺得他的廚藝很廉價。

不能大肆宣傳,高典也只能讓人散播訊息出去。

不過並沒有人來拜師。

原因很簡單,因為高典是一個特一級麵點師,同時更重要的是,他太年輕了。

若高典是一名麵點大師,或許有人不會在意他的年齡來拜師,可他並不是。

加上年紀太小,很多人並不想來拜師,覺得來也學不了太多的東西。

自己能夠學的好,並不意味著能夠教的好。

所以,過去一段時間了,高典卻連一個新的學生都沒有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