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父親沒有讀過什麼書,按理說應該說不出這種話來的。

“我在手機上看到的,我覺得挺有道理。”高華強說到。

高典目光中帶著深思,他在認真思考自己父親說的話。

對社會做出貢獻?

他能夠為社會做出什麼貢獻?

高典一時之間,想不到應該怎麼做。

高華強說:“你不要著急,慢慢的去想,我也不是非要你這麼做,只是我覺得人不能單純的只為活著,或許應該活的更有意義一些。

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思考怎麼活著更有意義,很多人都在社會中掙扎,沒有機會去思考這些。

相比而言,你比他們好多了。”

高典曾經也做過社畜,明白父親說這話的意思,並且深有體會。

人越長大越身不由己,能像他一樣,思考怎麼活著才更有意義的人,並不是很多。

時間慢慢過去,兩人沿著水泥路走著,路燈亮起來,將兩人的影子拉的很長。

如今的農村,即便是偏僻的鄉間小路,也是有路燈的。

每到夜晚,這些路燈就會亮起來。

…………

“把雞蛋帶著,還有這兩隻雞,你們也帶上去吃。”周豔霞說到。

高典看著這些東西,很是頭疼道:“媽,我們是去坐車,真的提不了。”

“有啥提不了的,你坐在車上,又不費什麼力氣。”周豔霞說到。

“不是,媽我們坐的是高鐵,這活雞是真的帶不上去。”高典說到。

周豔霞深深皺起眉頭,隨後說到:“活雞帶不走,那你們等一下,我讓你爸去把雞殺了,然後你們帶走。”

“媽,別忙活了,我們時間要不夠,待會錯過高鐵。這樣吧,雞我們就不帶,這雞蛋我們帶走。”高典說到。

“也行吧,雞蛋你們帶上去吃。要不這樣,我再給你裝一袋米吧。”周豔霞說到。

“不是,媽我沒開車,米真的帶不走。還有這些水果,你們留著自己吃,我們上面什麼都有。”高典說到。

好說歹說之下,高典提著一桶雞蛋離開,其餘的東西,就沒有拿著走了。

其實高典雞蛋都不想帶的,可是按照他母親的性格,一樣東西都不帶,肯定是走不掉的。

沒辦法,只能帶上一樣容易帶的東西走。

相對於其他的來說,雞蛋是比較容易帶走的。

這也是高典之所以不想開車回來的緣故之一,這是他沒有開車,有一些藉口,若是他開車回來的話,後備箱不塞滿,是絕對走不掉的。

經過一番奔波,兩人終於回來了。

…………

回來之後的魏巧依和高典,經過一個晚上的修整,第二天便照常上班。

兩人回來之後,並沒有繼續住在一起。

魏巧依的思想比較傳統而保守,在結婚之前,她不想和高典同居。

在高典老家那些天,兩人雖然每天晚上睡同一張床,可是並沒有發生什麼。

這聽起來特別不可思議,可兩人確實做到了。

到典心樓,兩人是一起來的,高典去接的魏巧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