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燒麥(第1/2頁)
章節報錯
燒麥是一種流傳極廣的麵食小吃,許多菜系裡都包含了燒麥,不同的菜系,燒麥的做法也有區別。
華國地大物博,氣候風俗各地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飲食習慣。
燒麥流傳到各地之後,也發生了不同的改變,更加適應當地人的口味。
但是不管什麼地方的燒麥,其都是“以面作皮,以肉為餡,當頂做花蕊。”
據說燒麥一開始起源於包子,一開始叫做“稍麥”,後來到了明清時期便出現“燒賣”、“燒麥”的稱呼。
婁向鵬製作的麵點,正是燒麥,且是屬於湘菜中的菊花燒麥。
因其頂部麵皮散開,形如菊花,所以便有這個稱呼。
這道麵點,是婁向鵬最拿手的麵點了。
高典看向婁向鵬手裡的盤子,那裡盛放著幾個菊花燒麥,高典認識,他的書並不是白看的。
高典心裡有些羨慕,他也想學這樣精緻的麵點,可惜他一個人很難學會。僅僅看書上或者網上的教程,能夠做出來就不錯了,可是味道就不會太好。
真傳一句話。有時候就是那麼一句話,做出來的麵點就有著天差地別。
兩人走到評審面前,很巧合的是,這次他們遇到的,還是郭玉祥。
看到高典走過來,郭玉祥也覺得很巧,第一輪比賽時,他就是給高典做的評審,這第二輪比賽,居然還是他。
對於高典,郭玉祥的印象深刻,這位小夥子做的白麵饅頭,令他記憶猶新。畢竟在交流賽上做白麵饅頭的,可不多見。並且這白麵饅頭還挺好吃。
他有些期待今天高典給他帶來什麼樣的麵點,等他看清楚時,心裡暗道:是包子啊。
婁向鵬看著郭玉祥,這位大佬他認識,可是人家可不認識他。
不過婁向鵬還是恭敬的說到:“郭老好。”
郭玉祥笑著應到:“你好。”
他果然沒有認出婁向鵬來,其實也正常,真要算關係,婁向鵬算是他徒孫輩的,那可太多了,他如何能夠認得過來?
高典也打了聲招呼,郭玉祥回應高典時,笑容格外的親切。
看著兩人的作品,一個燒麥,一個包子。
從外掛的精緻程度來說,無疑於婁向鵬的菊花燒麥更加精緻。可是兩者要論誰好看,高典的包子隱隱要勝出一籌。
當然,這是整體效果來說,外觀的複雜程度和精緻程度,高典普通包子可比不上婁向鵬的菊花燒麥。
那為什麼高典的更好看呢?
舉個例子,就好比一個規則的圓,比隨手亂畫的線條更具美感。
郭玉祥有些期待高典的包子是什麼味道,所以他先品嚐了高典的包子。
用筷子夾起一個,咬了一口,裡面的肉汁頓時流了出來,包子皮有一半已經被肉汁浸潤。
肉餡是豬肉的,香濃多汁,鮮美味厚。配合上鬆軟綿密的包子皮,每一口都是頂級的享受。
這包子的水平與饅頭不相上下。
這讓郭玉祥驚訝,要知道能夠做出一樣這種水平的麵點,在青年麵點師中,也算得上是厲害的。
能夠做出兩種這樣水平的麵點,那就只有最頂尖的那一撮青年麵點師才能做得到。
高典能夠做出包子和饅頭這兩種麵點,就屬於那一小撮人中的一位。
令郭玉祥可惜的是,雖然高典會兩種高水準的麵點,可是這兩種麵點都太普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