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向大唐獻樂的外國使節(第1/2頁)
章節報錯
武承嗣正色道:“準確來說,是草原的適應性。草原適合他們生存,不適合我們生存,他們的騎射能力也是在草原上培養出來的。”
黑齒常之點頭表示同意。
“我再問你,我唐朝相比突厥人的優勢又是什麼?”
“……幾乎……所有方面吧?”黑齒常之試探道。
武承嗣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其實最主要的優勢只有一個,人口。其他的優勢都是人口伴隨而來。”
“啊,您說的對!”
“那你說為何我們人口是他們幾十倍,卻無法輕易消滅他們呢?”
聽到此處,原本一臉笑容的裴行儉也露出深思的表情。
黑齒常之苦笑道:“大將軍,您讓我去取人首級還行,這些事情屬下實在沒想過。”
“如果你以後想成為統帥,那就需要多思考這些。”武承嗣正色道:“最大的問題,便在於人口分佈和力量投射範圍。”
裴行儉微微一詫,道:“大將軍,此話何意?”
武承嗣撥了一下火堆,說道:“我朝人口很多都分佈在江南和河南,邊境區域的人口只佔了很少一部分。而我朝的軍事力量,其實便和人口息息相關,長安附近的力量最強,離長安越遠,力量便越弱。”
裴行儉若有所思道:“這就是力量投射範圍嗎?”
“是的。如果突厥人距離長安只有一千里,那麼我們很容易就能消滅他們。就算他們軍隊也有幾十萬,但絕對消耗不過我們。”
裴行儉點頭道:“不錯,我軍與突厥人作戰,最大的制約便在後勤給養上,因路途遙遠,而突厥人又沒有城池可以攻打,每次我們征討他們時,他們都可以遠遁漠北,對人力物力的消耗太大。”
武承嗣道:“所以我軍要想徹底擊敗突厥人,就需要提高投射能力。高麗人的這塊土地是半耕半牧區域,這裡便是絕佳的力量投射基地。”
裴行儉目光不住閃爍,武承嗣考慮的不僅是對付突厥人,而是對付整個遊牧民族的戰略。
突厥滅亡後必定會有新的部落崛起,但只要遼東能發展起來,人口數量增加,就會蠶食、擠壓遊牧民族的生存空間,到時朝廷作戰的負擔就會小的多。
抬眼看向武承嗣,裴行儉看向他的目光多了幾分敬意。
武承嗣正色道:“所以說在安置這些契丹人方面,縱然麻煩一些,也是值得的。”
黑齒常之摸了摸後脖頸,暗暗敬服:“大將軍果然是做一步考慮十步,就連內政方面,都考慮的這麼遠了。”連連點頭,再不敢提出質疑。
武承嗣向裴行儉道:“裴將軍,明日我便打算回長安了,你和我同行吧。”
“末將領命。”裴行儉拱手道。
武承嗣又向黑齒常之道:“黑齒將軍,羅將軍、裴將軍都會隨我回長安,我們離開後,大軍暫時交由你來統領。”
黑齒常之拍著胸脯道:“大將軍放心好了,末將絕不會讓高麗人有半點可趁之機。”
次日清晨,武承嗣和武攸暨、韓成、裴行儉等人,率領幾十名親兵,又帶上了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嫣然,乘坐馬車向長安城返回。
半路上,武承嗣向裴行儉提出聯姻之事,裴行儉略一猶豫,便答應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武攸緒。
……
十二月十五。
長安城西門‘開遠門’外的官道上,熙熙攘攘,驢嘶馬鳴,夾著人聲車聲。
由於前天下了場大雪,地面上雪還沒化完,道路十分溼滑。
沿路之上,能看到風格迥異的各種馬車隊,車隊中的人極為古怪,有高鼻藍眼的人,也有黑臉黑面板的人。
除了人外,他們的服裝也千奇百怪,與中原服飾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