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盯著公文,再次陷入沉思。

李盡忠帶領契丹騎兵返回契丹,契丹必有一場內亂,雖說就算不管,契丹也會被削弱,但他更希望借這個機會,將契丹狠狠打擊一次。

五年之內,吐蕃王朝就會對唐國露出獠牙,到時候唐國就沒功夫管遼東地區了。

若是武承嗣還在長安,這事他並沒打算多操心。

但如今他來到遼東,手中又握有一支大軍,歷史走勢每人比他更清楚,他決定趁此機會將遼東問題解決掉一些,將來大唐對付吐蕃王朝時,就沒那麼多後顧之憂了。

第一個要解決的隱患便是遲早要造反的契丹八部。

當天晚上,武承嗣給李勣去書一封,告訴他自己攻打契丹的打算,這事李勣未必會同意,但等他回信到來時,武承嗣已經領軍出發了。

武承嗣打算以契丹人扣留唐使的名義出兵,這樣朝廷知道後也不會對他過於斥責。

他這次來遼東攻打高麗,便一直想著怎麼陰契丹人一把,故而早就考慮的很清楚。

眼下契丹人很可能陷入內亂,而他攻打下鐵背關後,可以從高麗境內出其不意的攻打契丹。

他師出有名,契丹人被打了也說不出話來,誰讓他們扣押了唐使?以契丹人的實力,如今也不敢報復。

武承嗣很瞭解這些遊牧民族,你再怎麼安撫他們也沒用,他們只要實力強了就會咬你一口。

相反,只要他們很弱小,就會乖乖臣服,絕不會有半點反抗。

戰機稍縱即逝,若是錯過這次機會,讓契丹人重新穩定下來,以後削弱他們將事半功倍。

武承嗣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經歷慈悲嶺一戰後,他對自己的軍隊也有信心!

……

兩天後,裴行儉大軍進入南蘇城,武承嗣在城樓中,將眾將領全部召集起來,商議對契丹用兵之事。

“您要進攻契丹人?”

聽到武承嗣的打算,眾將領都大吃一驚,要不是武承嗣剛剛打下一場大勝仗,估計會有人直接提出反對意見。

裴行儉也有些困惑,不解道:“將軍,咱們眼下正在對高麗作戰,實在不宜分兵再攻打契丹。”

武承嗣道:“裴將軍,你覺得接下來幾個月,咱們還有對高麗作戰的好機會嗎?”

“天氣漸漸轉冷,考慮到後勤狀況,今年不宜再深入高麗境內。”裴行儉不假思索,顯然已考慮過這個問題,

“那你覺得高麗會反攻南蘇城嗎?”

“不會,他們現在沒那個餘力。”

“也就是說,咱們現在有對契丹用兵的力量,對嗎?”

裴行儉眉峰聚起:“將軍,您為何會選擇現在攻打契丹呢?”

“你相信契丹是真心臣服我大唐,將來永遠也不會背叛嗎?”武承嗣反問。

“不,我並不信任契丹人。但咱們可以等結束了高麗戰爭,再對契丹作戰不遲,不然兩線用兵,負擔會比較大。”

武承嗣沉聲道:“現在攻打有兩個極大的好處,錯過這次機會,則會留下極大的後患。”

“末將洗耳恭聽。”

“第一,契丹剛剛發生政變,李盡忠和大賀鬱幹很可能會有一場戰鬥,正是攻其不備的好機會。其二,契丹扣留過唐使,我們師出有名,而且我們從高麗方向出兵,契丹人絕不會有任何防備。”

“您的作戰目的是什麼?”

“打擊契丹人的力量,削弱他們。”

裴行儉陷入沉思,其他將領默默聽著兩人爭辯,臉上也露出思索表情。

“那您說的隱患又是什麼?”裴行儉又問。

武承嗣臉色凝重道:“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將來吐蕃突然進攻河西走廊會怎麼樣?”

裴行儉心中一震,定定凝視著武承嗣,心道:“原來他也考慮到吐蕃人的隱患了,此人年紀雖輕,但見識之高,只怕在大部分唐軍將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