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鬆了口氣,最左邊,王勃已開始大聲闡述著自己的政治觀點。

盧照鄰時常與他論政,知道他信奉儒家思想,主張仁政治國,但與一般的儒生相比,他又多了幾分狂銳,算得上狂儒。

一番話講完,武皇后卻並沒有發表意見。

周興接著闡述著他的觀點,他與王勃相反,主張依法治國,而且傾向於用重法、嚴法,才能保證吏治清明。

他講述期間,盧照鄰偷偷看了皇后一眼,見她低著頭處理著政務,也不知有沒有在聽。

周興講完後,武皇后依然沒說話,孟懷良等了一會,開始論述自己的觀點。

他主張富國需先富民,應當鼓勵農桑,減輕賦徭。對外方面,他認為國家第一大威脅是吐蕃國,因為他們有可能切斷河西走廊,影響唐朝與西域的絲綢貿易。

朝廷應選良將,練精兵,靜候良機,一舉消除吐蕃隱患!

盧照鄰對孟懷良的見識一向欽佩,期待著武皇后聽後的反應,然而她依然沒有說話,盧照鄰等了片刻,只得論述自己的主張。

他認為浮誇奢靡之風會破壞朝廷基石,國家應提倡節儉,傳播仁孝,總的來說,他的觀點與王勃比較類似。

“不錯,都是有為的學子,本宮期待你們以後的表現。”

聽到武皇后讚賞,盧照鄰大大鬆了口氣。

“本宮已向中書省下達旨意,凡是中書省草擬過的詔令文書,你們以後都可以去翻閱,然後整理一份副本,置於翰林院中。”

盧照鄰大喜,正如王勃之前猜測,武皇后果然要重用他們。

現在讓他們看這些召令便是讓他們熟悉政務。雖還沒什麼權力,但等他們熟悉這些後,皇后必定還會有其他安排。

“臣等遵旨!”四人齊聲道。

“好了,你們退下吧。”

盧照鄰四人出了大殿,一同向翰林院返回,一路之上,四人皆有些興奮,尤其是對武皇后頒下的那道旨意。

周興目光中閃爍著奇光:“你們都瞧著吧,從今以後,翰林院將成為朝中一個重要署衙,其他官員都會削尖了腦袋想要鑽進來。”

回到翰林院大殿,一名文吏上前幾步,拱手道:“幾位編撰閣下,剛才武掌院過來了一趟,他吩咐幾位辦一件事。”

周興忙問:“何事?”

“武掌院讓諸位去一趟刑部大牢,將駱賓王放出來,將他官復原職的事告訴他。掌院還說,駱賓王在牢中關了這麼久,心中必有怨氣,讓幾位好好安撫他一下。”

周興點了點頭道,向其他三人道:“這點小事,我一個人去辦好了。”

孟懷良道:“你這麼說,盧兄可不會答應,他一向最是敬仰駱賓王了,對吧?”最後一問是對著盧照鄰說的。

盧照鄰臉頰一紅,道:“駱御史一定是被許敬宗陷害入獄的,既然掌院有令讓我們安撫他,我們還是一起去吧。”

“那怎麼行,院中可不能沒人。”周興反對道。

王勃淡淡道:“你們三個去吧,我留在院中。”

三人見他這麼說,便都點頭答應了,一同離開翰林院,向皇城而去。

來到刑部大牢,在獄卒帶領下,三人走到一間牢房外,向內看去,只見一名四十多歲的男子蜷縮著身子,躺在一張竹蓆上,面朝內側。

聽到腳步聲後,他轉過身,抬起頭。

只見他下巴尖尖,鼻樑很高,渙散的目光在看到盧照鄰三人後,瞬間變得尖銳起來。

“你們是誰?”

“我三人都是翰林院編撰,奉武掌院的命令,放駱御史出來。”周興朗聲道,說完一揮手,讓獄卒將牢門開啟。

獄卒早得過上面吩咐,有人提取駱賓王時直接釋放,當即取出鑰匙,將牢門開啟。

駱賓王慢慢坐起身,並沒有立刻出來,冷冷道:“許敬宗呢?武公爺當初來找我時,可是答應過我將許敬宗繩之以法的!”

周興眉尖一挑,心道:“此人真是個不知好歹。”盧照鄰忙道:“駱御史放心,許敬宗已經被抓起來,判了秋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