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人家是電子廠的運輸卡車車隊。

現在的電子廠,別說是咱們京城首屈一指,放眼全國那也是隻有一份。

人家開個車來看電影算得了什麼?

就是在廠區裡蓋一間電影院,那些人也消費得起。

我們四合院的鄰居就在電子廠上班。

昨天晚上一起吃飯的時候,隨口提了一句。

你們猜猜人家去年一年掙了多少錢?”本來還想吐槽一下,到底是哪家單位如此‘光明正大’。

可是當看清來人身份之後,這些人居然沒有一個人再去質疑這件事。

甚至大家夥兒從這些人公器私用轉移到了工資收入之上。

“我大舅他們家大學剛畢業的孫女兒,現在一個月能掙2000多塊錢。

這不,當咱們這些人放假無所事事前來看電影的時候。

我大舅家的孫女兒,現在還在工廠流水線上總裝遊戲機。

聽說過年的時候他們發三倍工資,這要是幹上一個月,至少五六千塊。

五六千塊錢,頂咱們這些人整整10年的工資了。

大家都是工人,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一說起工資這件事,大家甚至連看電影的心情都沒了。

以前有句話叫做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如今大家可是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這句話的威力。

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家族,算上兒子算上孫子十幾個人辛辛苦苦的在工廠裡上班。

然而這些人一年的辛苦收入,都比不上電子廠這過年期間的加班費。

如此懸殊的收入差距,很多人心中已經不滿,可是再不滿意又能如何呢?

打不過就加入,這是一句至理名言。

很多工廠職工的家庭,都開始培養年輕一代,向著電子廠轉變。

甚至那些從小就培養準備進入鋼鐵廠,紡織廠的年輕一輩兒。

此時此刻每個人都在家裡抱著電器維修的書學著如何焊接零部件。

大家之所以轉變如此之快,首當其衝就是經濟上的巨大懸殊差距。

第2個動力就是電子廠還在瘋狂的擴張。

雖然電子廠已經有10萬職工奮鬥在流水線上。

可是電子廠新建的廠房工地,日以繼夜的建設當中。

就連大年三十晚上,附近的居民都能聽到電子廠工地上哨子指揮塔吊的聲音。

電子廠能夠讓大家,一夜之間暴富。

自然是受到了很多群眾的關注。

看著電子廠瘋狂的擴張,稍微有一點文化基礎的家庭,都在讓孩子們掌握如何焊接零部件。

今時今日除了電子廠紅紅火火之外,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分佈在電子廠的周圍。

電子廠過年期間還在加班加點。

而這些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也沒有關門歇業。

對於掙錢這件事,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努力。

“我們這些鋼鐵工人,人們都說是國家的鋼鐵脊樑。

所有的建設都需要鋼鐵,作為鋼鐵廠的工人,我們感到被國家需要的榮譽感。

曾經我們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接班我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