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術類電影來說,沒有畫到紙上的東西全靠大腦的想象。

每天無休止的開會,才可以確定最終的拍攝內容跟鏡頭的應用。

而不像真人類電影,當演員就位,當燈光就位之後,就會很直觀的感受出鏡頭的拍攝內容是什麼?

而美術類電影, 對於攝影師, 編劇,導演,有著很高的想象力要求。

並且三個人大腦中想象的內容要透過無休止的開會,才可能做到越來越統一,最終呈現在畫稿之上。

三家院校彷彿集體失明,大家都沒有注意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不只是三家院校,就連上級部門都沒有第一時間通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直到大多數的電影都分配到相應的製片廠之後,直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員工們都開始忙碌的時候。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才突然間發現,整個電影圈子彷彿發生了大事情。

一番打聽詢問之下,這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100部電影,這可是整整100部的電影。

居然沒有給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留一個位置。

1%的存在感都不被容許,這對於美術電影製片廠來說是莫大的恥辱。

上到廠區領導下到每一名員工,大家都不接受這樣的結局。

憑什麼大家都是電影製片廠,就因為他們是搞美術的,就被這種區別對待。

以前上級領導沒錢,有些說詞勉強還能說得過去。

誰都知道,30萬人民幣可以拍攝一部電影。

但是30萬人民幣卻拍不了一部美術製片的電影。

別說是一部電影,就是一部小小的動漫都不夠。

知名的動畫片葫蘆兄弟,一共13集的戲份。

當初為了省錢,所有的葫蘆娃長得一模一樣,唯一不一樣的是頭上頂的葫蘆的顏色,還有身上衣服的顏色。

對於一部動畫片來說,主要的演員長相都無法進行區分,這種偷工減料省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不是工作人員們不想製作個性鮮明的角色,而是實在是沒有經費。

如果有經費的話,也不會僅僅只製作13集。

而這大名鼎鼎的葫蘆兄弟就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作品,只不過這部作品現在還沒有問世,還要等上幾年。

葫蘆兄弟的問世已經是改革開放走了很多年才誕生的產品。

那個時候,隨著開放的步伐逐漸加大,各行各業都有了一定的積累。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經濟上稍微寬裕了一些,這才咬著牙拍攝了這部葫蘆兄弟。

而在當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完全可以說是窮的叮噹響。

根本拿不出資金去拍攝自己想要拍攝的專案。

每一年都向上級領導申請各種各樣的經費,可是想要拍攝美術電影的經費,總是一拖再拖。

雖然每一年大家都在忙碌,每年也都有10幾部的小劇集誕生,可是卻沒有一個像樣的滿時長的電影長片作品。

有著享譽全國的《大鬧天宮》可那已經是20年前的作品了。

而最近的電影長片,還是79年的《哪吒鬧海》!

之所以能夠拍成這部片子,還是頂著國家成立30年的獻禮片才要到的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