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枚火箭全部報廢,而且下場極為慘烈。

所幸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而且又有大量資料的獲取,此時大家顧不上過多的討論。

都在跑到發射區,尋找所有的碎片!

這種級別的爆炸,可以把火箭炸的四分五裂。

也可以把火箭上所有的燃料,導線,等易燃物品全部燒燬。

但是爆炸所產生的溫度,並不能夠把火箭的建造材料融化。

理論上,只要搜尋的夠仔細,可以完完全全的復原這一枚火箭。

甚至對於很多墜毀的飛機來說,之所以能夠找到墜機的真正原因。

除了黑匣子提供重要的資料之外,物理結構上的問題,完全依賴於整架飛機的復原。

除非是超級規模的爆炸,爆炸所產生的溫度高達上萬,能夠瞬間融化很多金屬部件。

否則的話,只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完全可以分析出這一枚火箭,到底經歷了什麼!

尤其是,火箭本體傾斜爆炸之前,到底是火箭發動機的問題,還是起落架出現了重大問題?

雖然秒枚火箭同處一個發射場,但兩枚火箭相隔的距離,足足有五百多米。

雖說爆炸之後產生的碎片,甚至可以飛到七八百米的距離,但是對於這些建造火箭的專家們來說,找出重合的部分並不是什麼難題。

雖然沒有舉行慶功會,可是晚上的晚餐依舊是遠超平日的豐盛。

由於林平資金的介入,大家名義上是航空航天公司的職員。

平日裡生活標準就已經不低,遠遠超過之前大家所能享受到的一切。

食堂打飯不再需要各種票據,大家吃飯完全都是免費供應。

食堂裡只有一條規矩,那就是不準浪費。

起初,當食堂免費供應食物的時候,尤其是敞開供應各種雞鴨魚肉的大半個月裡,幾乎都是供不應求的現象。

甚至很多人為了吃到這些肉品,一到飯點時間狂奔著卡位置。

畢竟每天供應的肉食品有數量上限,不可能讓所有人全部靠著肉類填飽肚子。

那些天裡,航空航天系統的職工們,彷彿搖身一變,變成了田徑的運動員。

每一個人身法嫻熟,閃躲騰挪之間,便卡好了打飯視窗的位置。

好在大家嚴格遵守規定,不到十二點任何人不得進食堂。

對於年輕人來說,腿腳利索奔跑有力。

可是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想要吃一口肉,是真的拼不過那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如果這件事放到系統內,一定會優待那些上了年紀的人。

會給那些上了年紀的人單獨開個視窗,或者乾脆給他們開個小灶。

可現在大家都是公司職員,工作上有分工不同,等級的不同。

可是在食堂裡吃飯,嚴禁任何階級等級之分。

所有人都要規規矩矩的排隊,哪怕是大領導來了,也要遵守食堂的規定。

沒有人有特別的權利不用排隊,哪怕是病號,也只能讓朋友的家人代為打飯。

不過食堂裡的這一段風景,也只是持續了大半個月而已。

口腹之慾罷了,好不容易吃一次人們才會積極。

如果天天有,每天都能吃得到。

慢慢的,狂奔去卡位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大家也不再去爭搶,而是葷素搭配均衡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