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沐言菲也沒有自戀到那個程度,認為林平跟自己有了突破進展之後,就會表現的如此亢奮。

反倒是應該亢奮的那個人,是自己才對。

可為什麼林平表現出來的狀態比自己還要開心的?

既然跟身邊的人沒關係,那是不是跟這個村子有特殊的聯絡?

如果不這樣解釋的話,根本解釋不通林平為什麼這麼高興。

從進入到縣城之後,林平是接連敲定了兩個專案。

這兩個專案都是花費不小,尤其是從京城一直修到這裡的高速公路,保守估計恐怕也需要十個億人民幣。

再怎麼說都是兩百七十多公里的路程,如果這樣的路段放在北美,十個億美金都不夠。

也就是內地這樣的大環境,人工工資少的可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土地資源同樣又是十分的廉價,恐怕有的縣市為了能讓高速公路從自己的境內路過,從而帶動本地的經濟發展,這些地方上的縣市,恐怕會心甘情願的拿出土地來招攬這條高速公路從自己的地盤上路過。

人工跟土地花費極少,那最大的花費就是路面的鋪裝材料,以及工程車輛的投入。

這種事情換算到北美,簡直不敢相信。

可即便是花費再少,那也是在真金白銀的往外掏。

哪有人花錢會高興成這個樣子的,如果真的是因為花錢而高興成這個樣子,沐言菲一定會把林平當成個傻子來看待。

因為正常人的腦子絕對不會有這樣的興奮感。

而且沐言菲相信,這種花錢帶來的興奮感林平肯定沒有。

因為林平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正常人。

既然跟花錢一樣沒關係,跟自己身邊的人也沒關係,那唯一隻剩下跟這個村子相關聯。

即便剩下的最後這個理由是那麼的不靠譜,可是他也已經成為最後的選擇。

“你們這村裡都種植什麼果樹?每年的收成如何?”京城來的領導們,他們想要給這個村的致富,唯一想到的辦法就是種植一些有經濟價值的果樹。

畢竟林平有投資飲料工廠,剛才大家來時的路上被河道阻攔,至少證明這裡不缺水。

如此一來的話,漫山遍野的種植一些果樹,應該有很好的收成。

到時候在縣城裡找個地方投資一家大規模的食品加工廠。

整個縣所有的果樹就有了銷量,一家食品加工廠帶動一個縣的經濟騰飛,帶領著一個縣的農民致富,這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非常有可能實現的目標。

從理論上講,這些領導們考慮的問題的確如他們所設想的那般正確。

可是有些問題需要深入的去探討,太行山區並不適合大規模的種植果樹。

雖然嚴格來說,搞大棚生產也不適合。

畢竟想要成規模的話,首選地應該是平原。

而不是連走路都困難的太行山山區。

想要平整出一塊適合搞大棚的土地,就是非常困難的抉擇。

而如果每個村單幹的話,運輸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採整合本,都會瘋狂的上漲。

在人力成本十分低廉的時代,這種上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可是一旦過些年之後,人力成本逐漸浮出水面的時候,哪怕是幾十公里遠,哪怕是全城的水泥路,都是實實在在的支出。

在這八十年代,林平小時候聽老媽講過故事。

自己的姥爺曾經還是個馬幫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