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電影公司(第3/3頁)
章節報錯
等到華夏內地市場有足夠人才之後,我們會選擇跟港城的影視工業進行強強聯合。
畢竟我們現在所建設的商業中心都集中在亞洲,亞洲市場是我們現在最關心的目標。
等到將來,我們的商業中心在全球遍地開花之後。我們自然會邀請當地的影視從業人員進行合作。這裡也不排除跟好萊塢的大公司大團隊進行聯合制片。
好萊塢是全世界最強的電影工業基地,如果將來有機會合作的話。我們一定會抱著學習的態度,希望能夠學習到全世界最頂尖的電影藝術。”林平給出答案中規中矩。
畢竟現實就擺在這裡,在亞洲有港城,華夏內地,以及東京的三處商業中心。
很顯然,這個市場並不在現代的北美地區。
即便是跟好萊塢合作,那也只不過是在工作重心轉移之前的接觸而已。
“您覺得華夏的導演們適合拍商業片嗎?我不知道這樣說是不是恰當,至少目前為止,華夏的電影市場應該沒有商業片這個型別。甚至我看過一份報道很讓我震驚,聽說華夏電影今年才第一次在銀幕上有了吻戲。
這樣的確有開放的意思,可是更多的還是保守。突然間讓這些導演們跟演員們,從一個相對保守的環境中去拍商業片。他們能夠接受嗎?思想上能夠快速的轉變過來嗎?
甚至電影最基本的劇本,能寫出這樣的劇情嗎?”記者再一次延伸性的提問。
“因為文化的不同,大家對於開放的理解自然也不同。
我們亞洲人普遍來說比較含蓄,情感的表達不會像好萊塢電影中那麼直接。
既然已經有電影走出了這一步,我相信我們的導演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我們的劇本也會逐步的商業化。
相信用不了兩年時間,就能在市場上看到第一批摸索跟探索下的商業電影。
再加上我們有港城這樣的影視工業中心,港城每年拍攝的電影在亞洲來說數量最多。即便放在全球,在電影拍攝的數量上僅次於好萊塢。
人才儲備方面我們沒有任何問題,到時候我們公司拿出影院渠道,以及資金上的支援。相信港城的人才會有更大的舞臺空間,期待著有一天亞洲的電影,也能夠像好萊塢一樣走向世界,被全球所接受。”林平很官方的回答。
雖然回答的很官方,可是裡面透露出來的霸氣,卻讓女記者有些小小的意外。
林平話裡話外都透露著,港城可以與好萊塢對抗的能力。
無論是每年拍攝的數量以及人才的儲備,唯一缺少的是資金的投入,港城了電影不像好萊塢那樣,動不動就幾千萬美金的拍攝資金。
即便是李小龍回港,當時也只不過是1.5萬美金接拍了兩部電影。
而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最高的片酬。
雖然是1971年1.5萬美金拍攝兩部電影,即便這個年代1.5萬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可是對於網路大爆炸年代的人來說,也覺得這樣的片酬少得可憐。
相比那些明星動不動七千萬,八千萬,甚至一億的報價。
李小龍這樣的超級巨星,居然兩部電影才能拿1.5萬美金。就算70年代消費水平低,美金很值錢,也比不過一個明星一部電影拿一個億讓人驚訝。
畢竟1.5萬美金在當年買不了豪宅,可是一億人民幣能買。
而就是這1.5萬美金還是嘉禾為了招攬人心給出的價格。
而李小龍回港接觸的第一家電影公司是邵氏,據傳聞李小龍提出一部電影1萬美金的片酬。邵氏給出的片酬只有3000美金。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