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蓋亞那的變化 投一下票吧,兄弟們(第2/2頁)
章節報錯
廣東行省的荔枝已經可以被南京城的普通人吃到了。
荔枝再也不是奢侈品。
除了荔枝之外,還有許多的產品也可以達到快速運輸,這極大的方便了行商。
這十幾條鐵軌對於大漢國的廣袤領土來說,實在是九牛一毛所遍及的地區也僅僅是大城市而已,而且這些大城市還是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
劉封所修建的鐵路里面僅僅有一條修到了四川行省。
可就這一條鐵路使得四川形成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騰飛。
大量的產品輸出到了東南行手乃至於海外。
這使得劉封對於鐵路的修建更加的上心。
他知道想要富先修路這條至理名言放在任何時代,都是名言之理。
若路不通,則人不順,若人不順,則貨不達,若貨不答,則百業具廢。
而且更重要的是若人流通不順,則會在各地形成隔閡。
輕則彼此之間毫無交流,重則裂土分疆,造出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
因此劉封企圖利用鐵路,將全國各地聯通起來的行為絕對不會放棄。
一個國家若比成人體,那道路便是人體中的血脈。
劉封便是要打通這些血脈。
當然除了鐵路之外,他還修建了各種的公路。
有省級公路也有國級公路,按照不同大小和作用區分。
鐵路運輸固然快,可公路可以達到鐵路所達不到的地方,例如一些窮鄉僻壤地區就需要公路來提供運輸。
當然劉封所修建的鐵路也還不完善。
他只能夠恩澤大城市以及這條道路上的一些小城市。
還有許多小城市被排擠到了鐵路之外。
他們急需鐵路將其連線起來。
老百姓們都看到了鐵路的好處,他們也迫切地希望劉封鋪排出更多的鐵路來。
於是劉封大筆一揮,從國庫內拿出三億兩白銀。
用於本土的基礎建設。
這三億兩白銀可不簡單呢,儘管稅收增加的情況下,這人就是大漢國兩年的稅收收入。
而且劉封算過一筆賬,這三億兩白銀投下去,緊緊只能算是前期投入,將本土各地方的大城市連線起來而已,若要做到細化分佈鐵路和建設廣密的公路網,這三億兩白銀可遠遠不夠。
錢到用時方恨少,劉封深切地體會到。
上官婉兒震驚的是,可就在國家如此需要錢財投入到鐵路和公路網建設的時候,劉封既然可以拿出錢財,將他們投入到遠在本土之外的海外選手。
在蓋亞那地區打造出鐵軌來。
原本大不列顛統治的上百年時間,根本沒有給這裡留下任何的重工業,更別說鐵軌了。
就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留下來。
大漢國剛剛將這裡收為領土,就敢投入這麼多資金,開始在這裡建設鐵路,上官婉兒看在眼裡,她不得不佩服劉封的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