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嘉一想,情況也確實如此,湖北這頭危險更甚,畢竟康熙的態度未明,如果他趁著劉封出兵之際,命令六十萬大軍攻擊湖北,也不是不可能,畢竟田嘉如果站在康熙的位置,他也一樣會選擇這樣去做。

“微臣定然不負陛下重託。”田嘉抱拳退下,而劉封也沒有閒著,禪主突然反叛,確實讓他措手不及,他必須要在十萬大軍進入四川境內的時候,想出快速平定西康之策。

……

劉封十萬大軍開拔的訊息很快便傳到多羅袞和施琅的耳中。

“太好了,這劉封犯糊塗了,此時居然率領十萬大軍離開襄陽,這不是天賜良機嗎?”多羅袞很興奮,他本來還對於施琅決一死戰的決策搖擺不定呢,可一想到劉封如今只剩下二十五大軍在湖北了,而他們有六十萬大軍,六十萬打二十五萬,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他們還不敢打,那他們真的可以自刎謝罪了。

施琅長嘆一聲:“他不是犯糊塗了,你先看看這份密報吧。”

清廷在各地都有自己的細作,他們雖然比不上黑冰衛,但功能也大致相同。施琅拿著細作給的密報,知道了劉封為何要在此時西進。

“西康禪主居然養了二十萬私兵,而我們卻一無所知,他居然還反叛,建立了所謂的西康國。”多羅袞猛拍桌子,他萬萬沒想到禍不單行,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候,西康出事了。

“是呀,反賊劉封正是打算率兵平叛西康,而且他給皇上寫了一份信,而且把這份信公諸於眾了。”

劉封這一手玩得溜,華夏人講究出師有名,更講究大義,如今他為了華夏安危要求康熙暫停爭鬥,如果康熙不聽,天下之人定然會把罪名怪在康熙身上,又在搖搖欲墜的大清朝身上掛上了一斤鐵。

“那我們……”多羅袞遲疑道,他知道劉封佔據大義,如果此時攻擊,定會在天下引發反響,到時候支援劉封的人就會越來越多了。

“等聖旨吧,我們身為臣子,陛下的話就是天意。”若按照施琅的本心,他是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和劉封開戰,雖然劉封對於他來說是亂臣賊子,但劉封於民族來說是英雄,他敬佩這樣的英雄。

……

京城之內,康熙正在看著劉封派人送過來的書信,啪,他丟在地上,在房間內怒罵劉封,平靜之後,他又撿起書信,再次翻看,沒多久又丟下書信,繼續怒罵劉封。

如此反覆,一直到心中的怒火平息。

額必隆則一直待在下面,一句話都不敢說,其實書信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畢竟在書信還沒傳到康熙手裡的時候,劉封就已經率先釋放出訊息了。

天底下的人知道劉封為了華夏出兵西康,人人為之震動,民間很多人都不希望大漢和大清繼續打下去了,都希望握手言和一起對抗華夏大敵。

原本額必隆也是想勸康熙暫緩和劉封的決戰,不如掉過頭來對付蒙古三公,這樣一來不僅減少了國庫損耗,還穩定了後方,最重要的是收穫了人心,讓天底下的人不至於都跑到劉封那邊去了。

不過額必隆看到康熙發這麼大的火氣,他哪裡敢勸和呀,萬一自己被康熙給砍了怎麼辦?

“額必隆,你今天怎麼不說話了。”額必隆還想著今日康熙說什麼就是什麼吧,反正他不會出言反對,免得小命不保。可怕什麼就偏要來什麼,康熙直接點名額必隆來回答,其他大臣的答案他忽略掉了。

“皇上聖明,皇上您說什麼微臣照辦即可,無需多言。”額必隆哪裡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呀,他即便自己不要命了,也得為家裡人著想呀。

“哼,你是不是也覺得不該攻打反賊劉封呀?”康熙一眼看穿自己的心思,額必隆不奇怪,這位爺當年也是一代明君聖君,誅權臣鰲拜,平三藩之亂,大破準格爾部,哪一個都是千秋功業,只可惜遇上了自己的剋星劉封,一年來,朝廷大軍屢戰屢敗,如今全國上下人心思變,軍心不穩。

“臣沒有這樣說,臣只尊聖意。”額必隆當然不會承認,哪怕康熙早已看穿他的心思,他也不能承認。

“哼,朕知道,反賊劉封出兵西康是為了民族大義,但是在朕眼中,他和西康禪主沒有分別,都是反賊,都該死,朕不會因為他出兵西康而憐憫他,等朕打敗劉封,朕會親自收復西康的。”

康熙已經決定先平定了劉封,再取西康,在他看來,只要最大的叛亂被滅,其他的都是小憂小患而已。

“遵旨。”額必隆其實早就料到了,康熙絕對不會放過劉封的,哪怕拿天下大義去壓他,也是如此。

因為他深知康熙絕對不是那種在乎虛名的人。

可是這回不僅僅是虛名,還有人心,額必隆知道,一旦開打,人心盡失,取勝還好,若是敗了,大清必然如決堤的黃河,一潰千里,到時候亡國只在轉瞬間。

王命難違,額必隆只能照辦,就好比當初他拼命為施琅拖時間一樣最後康熙也是一道旨意逼迫施琅開拔一樣,現在他也只能在康熙的旨意下讓施琅出兵攻打湖北。

……

不出三天,施琅就已經接到了康熙的聖旨,施琅和多羅袞一起接旨,聽完之後,心中哇涼,果然陛下還是要攻打湖北,而且還要他們十日之內必須出戰。

“現在如何是好?”多羅袞和士卒同甘共苦,一起睡在營帳內,他已經從士卒那裡聽到了不少讚美劉封的話,都說劉封是真英雄,為了華夏大義甘願冒大風險調兵出征西康。

現在去攻打湖北,別說一般的老百姓,就算是六十萬大軍內部都可能會引發不滿,只要戰況稍有不慎,很容易激發兵變。

“劉封這一招太絕了,他把書信公諸於世,就是希望皇上不要出兵攻打湖北,如果皇上一定要攻打湖北,就是陷入不義之境,到時候天下共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