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不想效仿秦始皇等古代明君,事必躬親,東邊下個雨西邊刮個風,官員都喜歡上奏稟告,而皇帝還都得批閱回覆,要不然就體現不出自己明君之名。

當然他也可以仿效明朝嘉靖和萬曆,來個十幾二十年不上朝,當個閒君,只不過以大漢目前面臨的局勢,他顯然是做不到的。

要是仿效清朝設立軍機處,恐怕有權臣背主的可能,因此劉封必須要設立一些機構,使大臣負擔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讓他可以從繁瑣的事情裡脫離出來,又可以獨斷專行一些大事,使得天下局勢不容易走歪。

此時他靈機一動,決定融合前代的經驗來創造出專屬的機構,讓他這個皇帝可以從繁瑣之事裡面脫出身來。

“來人,給我傳丞相、御史大夫,治粟內史過來見朕。”

此時已經快到深夜,劉封的突發想法卻讓李忠玄、齊白雲、宋青松屁顛屁顛地從家中趕來。

當然他們心中雖然有埋怨,可嘴巴上可不敢說,還得稱讚劉封乃千古明君,勤勉政事。

“愛卿們,這大半夜的,朕喚你們來,其實是有要事和你們商量。”

剛才大家還有怨言,一聽是有要事,馬上就來精神頭了,能夠在這裡的都是位於大漢權力核心的人,大漢的要事就是自己的家事,甚至比家事還要重要。

“朕親力親為處理政事也有半年多了,有時頗感無力呀,因此朕打算設立兩個部門幫助朕處理政事。”

審批奏章,獨斷專行那可是皇帝之權呀,皇帝此舉明顯是要分權於臣子,這可謂國之重事,不可不察。三人聽到這裡,腰都不由地支楞起來。

“一為尚書檯,專司各地奏章批閱,各地奏章,凡大事可寫上慎重二字,但凡有二字者,尚書檯官員須直接秉承於朕,不可處理。其他一律有尚書檯官員處理,不必轉交於朕。若有無法決定者,可亦尋朕決斷。二為中書檯,專司各地官員任免,負責擬定聖旨,對基層官員開展考核任命。”

劉封此舉將國家繁瑣之事全部推給了底下官員,他只需要負責大事即可,這樣一來,他的精力可以剩下不少,也可以活得更加長久一些。而且專職文官制度培養出來的文官更加專業,並且人多,這樣一來,繁瑣政事也可以處理得更好。

中書檯的設立,就是將地方官員的任免大權收歸中央,從此地方官員無法任命屬官,都得報備請旨才行,當然一些底層的官員任命,不根據個人喜愛,而是根據政績考核,或者考試才能任命。

這樣一來,文官的專業性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當然兩個部門人員是變動的,人員從官員裡面抓鬮抽取,兩部設立尚書令、中書令,還有兩名助手輔助主官工作,尚書檯和中書檯和九卿並不衝突,前者擬定方案,後者執行。”

劉封下放了自己的權力,讓自己只抓去軍政要事,其他繁瑣之事只不過是虛耗君王之壽命而已,根本不值得他去做。

“皇上聖明。”

這回大家都沒有反對了,畢竟這是皇上自己下放自己的權力,與他們無關,再者說,有了這兩個部門,他們也有機會進入其中,說不定也可以成為獲利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