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我一步一步走向明天(第1/3頁)
章節報錯
“感覺怎麼樣?”
潘雅安給剛剛停止拍攝的蔡淳之發了一條資訊。
現場太燥了,即便是在二樓的卡座,都別想正常溝通,除非嘴巴貼著耳朵。
上千的觀眾組成好幾列“火車”,跟隨節奏在下面開得轟轟烈烈。
剛剛麥子跳起來對著別人狠狠撞過去的時候,已經四十幾歲,被人喊了許久“潘總”的潘雅安,也忍不住想要去加入她們。
蔡淳之把自己錄製的《火車駛向雲外》影片檔案,發給了一個資深的樂評人,點開和潘雅安的對話方塊,打字到:
【這首歌明顯沒有認真打磨過,主唱和樂隊之間配合的不是很好】
【我相信老五他們即便是不喜歡這首歌,也會認真對待】
【所以問題出現在孟時身上,他沒有把心放在秦川】
【這篇詞前半段邏輯不清、堆砌辭藻、生搬硬湊,太過隨意粗糙】
蔡淳之手速極快的連發幾條資訊,然後又把沒發出去,措辭比較激烈的最後一條資訊刪除。
他知道潘雅安不喜歡很絕對地言辭。
下一刻,一聲幾乎不會在搖滾樂中出現的絃樂聲響起。
把兩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了臺上。
……
他們隔壁的卡座,從黃牛那裡收了五張票,來了五個人,但現在只坐了一個人。
彭金渠V博名——耳聖,一千五百萬粉絲。
當然這個賬號裡面的內容不全部來自他一個人,確切的來說“耳聖”是一個團隊。
“耳聖”的樂評涉及中、日、韓、歐美各種型別的熱歌評論,以及小眾音樂發掘。
彭金渠是這個團隊裡面專門針對國內搖滾的負責人。
他的權重在“耳聖”團隊裡,一直處在下游。
每個月只有五條賬號內樂評的許可權,而且經常被其他人“借”走。
彭金渠在團隊裡的位置很像體育老師,但又和體育老師不一樣,因為他的業績和發博的資料掛鉤。
負責其他版塊的有粉絲積極的做資料,他搞搖滾的本來權重就低,而且搖滾樂迷還和其他粉絲不一樣,很是讓他難受。
《樂隊》播出以後,彭金渠看到了一個契機。
只是《樂隊》沒有場內樂評人的位置。
他又不想搞“大眾樂迷”的票進去,然後被認識自己的livehouse主理人嘲笑,所以只能等節目播出,臨時趕稿。
不過即便是這樣他點評最新一期《樂隊》,麥子“改編”的《藍蓮花》,和作為嘉賓出場的秦川演唱的《兩天》,依舊成為了他在“耳聖”團隊所有樂評裡面,資料最好的一條。
這次來松鼠,他是自掏腰包,帶上了幾個圈內朋友一起過來,想要看看孟時的現場。
他相信這一次的錢不會白花。
但是就從秦川這兩首歌來說,好像還欠缺一些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