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媽(第1/3頁)
章節報錯
翁冰冰在主持黨校學習的時候,突然被總團安排採訪孟時。
可供準備的時間不多。
不過看完孟時和胡曉濤的直播之後,還是勉強讀完了《西西弗的神話》和《局外人》。
因為這兩本書,或者說,對於這兩本書的理解,算是他們兩人這次衝突的導火索。
孟時和胡曉濤之間,最開始是因為《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這首歌,在音樂方面產生了衝突。
胡曉濤認為這首歌偏網紅化,背離的“八百里秦川”之前的風格,將樂隊拖入泥潭。
孟時和他連麥,詢問他,沒有了解這首歌的創作動機,以及裡面的樂理。
僅僅憑藉一點資訊,為什麼能夠毫無心理負擔的直播博流量。
之後,胡曉濤用《西西弗的神話》裡面,西西弗斯推動巨石到山頂,巨石太過沉重到達山頂又重新山腳,這一行為,表達:
人只是生活在浩渺宇宙裡的渺小生物,如同西西弗斯與巨石,所做的一切都毫無意義,否定了動機存在的意義。
而孟時用同樣的例子表達:
西西弗斯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沒有意義,但仍然不斷推動巨石,而非選擇逃避,正是人存在的意義——不斷革故更新,不斷造就新我。
孟時意識到胡曉濤在傳播虛無主義後,矛盾升級,扒了他學術身份造假和國籍。
將胡曉濤懟的假裝掉線,匆匆下播。
隨後陸成康、陸端存,總團,歷史研究院紛紛下場,從學術層面定義了胡曉濤不良公知的身份。
緊接著婁麗鶯宣佈復出,指定孟時擔任製作人。
讓拾憶文化,華意、阿狸音樂,紛紛背刺,從現實上把胡曉濤打的遁逃美國。
所以,想要做好採訪,這兩本書不得不看。
翁冰冰能能理解《局外人》想要表達什麼。
但她是真的不喜歡默爾索這種人。
孟時又問:“為什麼呢。”
他的連續提問,有點反客為主的意思。
但翁冰冰反而覺得鬆了一口氣。
採訪是有主題的。
總團希望孟時能聊一聊,虛無主義在青少年中的危害。
而孟時的切入點,顯然不對。
他好似不是在進行一次,帶著明確主題的錄製。
更像是這次採訪的局外人,遊離著,遲遲沒有進入主題。
現在反過來提問,倒是給了翁冰冰矯正的機會。
同時也是一個對劇情補完的機會。
不是每個人都看過這本書。
孟時以這本書開篇,卻又不說完。
在她說不喜歡之後,又直接提問為什麼不喜歡,無疑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觀看門檻。
翁冰冰的專業素養,讓她選擇先把劇情大致的說一下。
讓觀眾不至於對他倆的談論的人物,不清不楚。
翁冰冰說到:
“《局外人》的前半部分,是默爾索觀察別人的世界,後半部分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
中間用一場槍殺案,以及審判,將前後兩部分聯絡起來。
默爾索在沙灘上遇到了幾個一直跟蹤他朋友的阿拉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