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單純的“怕死”,反倒把角色限制在了一個很狹小的範圍裡面,使猴子過於簡單了。”

如果是別人,管斌這老油條,不會說這些話。

但眼前人是孟時。

這貨不僅和他一起女裝,還在他家住過。

我還早起給他做過早餐呢,說兩句心裡話咋了嘛。

管斌心裡這麼想著,他就是知道孟時對於這種討論不會生氣,孟時不是那種獨斷專行的人。

孟時抬頭問周圍其他人:“你們怎麼看,什麼都可以說。”

“我……”

季紅婷和馮傑偉同時開口,馮傑偉伸手示意季紅婷先說。

季紅婷不是那種謙讓的性格,直接說道:“我覺的管斌的理解沒有問題,學藝這個動機確實包括了怕死,而怕死顯得相對狹義,學藝會讓猴子更加有層次。”

孟時問馮傑偉,“馮導,你也是這麼想的嗎?”

馮傑偉搖頭,說:“孫悟空的從離開花果山到西牛賀洲學得一身本事,這段時間性格很純粹鮮明。

他聰慧機靈,能夠領悟菩提祖師講道的精妙,從責罰當中領悟了祖師的真意。

他能夠堅持自己的初心,當眾拒絕菩提祖師欲傳授的四種道法,非長生不老的法術不學。

他毛躁好動,喜歡賣弄炫耀,剛學會騰空,就認為自己已經舉霞飛昇,剛掌握七十二般變化就在眾人面前賣弄。

猴子是天真爛漫的兒童性格。

這種性格也正是他日後大鬧天宮,反抗天庭專制的根源之一。

所以,我覺得孟導說的沒錯。

這個階段的猴子很純粹,他不想死,便去找那不死的法門,而不是要戰勝什麼東西,反抗什麼東西。

猴子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死,他不想死,離開花果山渡洋跨洲,歷盡千辛萬苦去學藝,和我們肚子餓了,去找東西吃,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

我想應該很少有人把進食,在腦子裡演繹成反抗,戰勝飢餓。”

古麗看看管斌季紅婷,又看看馮傑偉。

她有點消化不過來。

一開始覺得師哥說的沒錯,孫悟空渡過兩重大海,一座南瞻部洲,怎麼會只是因為怕死呢。

那可是孫悟空啊。

可是馮導演說完,她又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可是又仔細一想,死亡怎麼能和吃飯比呢。

我們不會說吃飯是戰勝了飢餓,但把學習一種長生不老的方法,說成戰勝死亡,應該沒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