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從出版以來就存在很多爭議。

有一部分“清醒人”,覺得買這書純粹就是交智商稅。

有些人更極端,覺得這本書就是荼毒青少年思想的毒瘤,看都不要看。

這些觀點的產生,基於作者本身、書的內容、宣傳,種種因素共同構成。

作者高銘的介紹上寫著:

1974年生人,初二輟學,曾一度沉迷於宗教、哲學、量子力學、心理學等。

翻譯成人話就是——沒有在學校、機構,系統的學習過上述任何學科,也沒相關資質,全是興趣。

同時書的最上面寫著:

作者耗時4年,深入醫院精神科,公安部等諸多神秘機構,得以和數百名“非常態人類”直接接觸,最終產生了——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

上架建議則是:心理學類、社會科學類。

書標榜的是真實,但是本質上其實只是一本腦洞文,經不起深究。

裡面的內容,不科學,不嚴謹,不專業,不真實。

真實的精神病人也和他筆下創作的不同。

但是,孟時是個凡是圖一樂的“樂子人”,好玩就行。

而且,孟時往那些零碎的,腦洞開啟的文字裡面,鑲嵌進去了一副骨架。

讓書裡的人物和故事,變成了類似裝飾的存在。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任虎輕聲念出封面上的八個字。

“感覺怎麼樣。”

孟時小時候暑假基本都是跟著爺爺奶奶在夭山過,字算是練過,軟筆和硬筆都還湊活。

每年祠堂同宗都會聚會,七八歲的孟時,往祠堂門口擺放的迎客登記位置一坐,阿爺站在他後面,一邊報名字讓他記,一邊接受別人的誇獎。

現在想來,每年那個時候,應該是阿爺最開心的時間。

只是後面,孟時越長大,去的越發少。

孟時悵然的又在旁邊寫了一行小字——本故事純屬虛構,千萬別當真。

任虎拿起劇本仔細端詳,感嘆道,“孟導這字練過啊。”

孟時笑笑說,“行了,別怕馬屁,我有多少斤兩,自個心裡清楚,我是問劇名怎麼樣。”

書法本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現在的水平也就是比普通人美觀些。

不過有時間,把阿爺教的撿起來吧。

“練過還是看的出來的。”任虎也笑了起來,說,“這八個字做劇名,完全沒有問題。”

“那就這麼定了。”孟時把筆放下,問張政,“現在試一段?”

任虎翻開劇本,問:“哪一段?”

孟時隨手指了下第一幕,“就這個吧,唐平和蕭白兩個角色都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