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你怎麼不上天(第3/4頁)
章節報錯
清末五大臣出洋,欲借憲政之屍,還帝制之魂。
革命黨人吳越欲行刺殺。
同志趙聲相爭。
吳越問:“舍一身拼刺殺與艱難締造革命,何為易?”
趙聲答:“自然是前者易,後者難。”
吳越說:“我為易,留其難以待君。”
吳越的刺殺並不成功,只炸死了自己。
同行的張容也被捕入獄。
清廷改吳越為“樾”,張容為“榕”,添木做枷,以昭惡名。
後張容被宮寶森所救。
宮寶森是江湖人,與張容素昧平生,卻甘願自冒風險劫獄。
——
陸成康看出這是一份劇本大綱,問,“劫獄的原因是?”
想要人物性格飽滿,動機很重要。
孟時說,“所謂言必行,行必果,立氣齊,結私交,以立強於世者,謂之俠。通古今,辯然不,以才智用者,謂之士。俠以武亂禁,力折公候,士以文亂法,權行州域。俠士,就是原因。宮寶森是俠士,救人不為主義,不為情義,為道義。”
陸成康接受了這個解釋,繼續往下看。
——
1911年。
wu昌起義拉開xin亥革命序幕。
張容組織聯合急進會。
1912年。
張作霖在德義樓擺下夜宴,盛請張容共商革命。
席間張作霖突然發難,左右殺出,槍擊張容。
容死,年二十八歲。
同年夏,張作霖奉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令,根除奉天革命黨。
放霓虹浪人薄無鬼,持械行兇,激化矛盾,引革命黨與霓虹人相爭,坐收漁翁之利。
宮寶森欲出手解決,為師兄丁連山所阻。
丁連山向來反對師弟與革命黨相交過深,也知道此時不得不出手。
事要辦,人要除。
宮寶森與丁連山面臨當年吳越、趙聲相同的困境。
一門裡,有人做面子,就要有人做裡子,守望相助,互為表裡。
丁連山問宮寶森,“是殺一人難,還是支撐一個門派難?”
宮寶森答:“殺人難,做掌門易。”
丁連山說:“好,我是師兄,我做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