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小洞”藝術(1/8)(第2/2頁)
章節報錯
副導演開始組織下一場。
陸成康轉頭看身後的孟時,“怎麼樣?”
孟時頗為感慨,“正規軍就是不一樣。”
他在四九城拍戲的時候,基本什麼事都是和任哥倆人幹。
他扛著攝像機,任哥佈置好燈光,兼職劇務。
不說監視器,連分鏡頭指令碼都沒有,跟拍短影片一個德行,不對,專業拍短影片除了拍攝裝置,劇組配置應該能比他還強點。
而陸成康的劇組,機位調整,演員排程,方方面面二三十號人,在他的排程下像一臺精密的機器在運作。
這一趟,對孟時的啟發很大。
他想了一下,說,“陸哥,問個問題,你在創作過程裡遇到最大的麻煩是什麼?”
“比如?”拍電影本來就不是簡單的事情,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麻煩,陸成康不知道孟時問的是哪一方面。
孟時說,“劇本,演員悟性,攝影師能力……”
陸成康搖頭,“這些都有辦法解決,真麻煩是遇到不懂藝術的審查和影評人。”
……
兩人聊著,有人來彙報演員和機位都就位了。
拍攝繼續。
搖移鏡頭交代大全景。
路上,陳與下半身微微往前,頭看向店裡,姿勢些許擰巴。
店裡,用噴壺給花噴水的老闆抬眼望出來。
兩人隔著櫥窗眼神輕觸,陳與避過,轉頭往前走,手伸向口袋。
口袋裡是煙。
一個跟隨老闆的過肩鏡頭,老闆放下噴壺,推門出來。
隨著她推門,又是搖移鏡頭的全景。
黃色的日光,綠色的招牌,透明的玻璃門。
老闆白色的過膝連衣裙,灰色T恤的陳與沒有回頭,只是隨著開門的響動,摸向煙的手輕輕縮了一下,再半握拳搭在口袋外面。
動作沒有特寫,在大全景下並不明顯,但孟時還是一眼就注意到了。
在很多電影裡,角色之間的對話是情節推進的關鍵,拿掉對話就什麼都沒了。
孟時仔仔細細看過“風華時代三部曲”後,對葉上末有了一定的瞭解,他不是用對話推進劇情的導演,他喜歡用人物動作和外部道具來表現人物內心,把對話抽掉,乃至靜音,依舊有很多可看的東西。
陸成康在自己拍電影前是葉上末的攝影師,受他的影響很深。
而孟時正好相反,全盤靠對話以及強烈的人物情緒支撐,已經提上日程的,在他的構思裡同樣如此。
“買花嗎?新店開業八折,送卡片、營養液,插在水裡能放很久。”
清脆的聲音將孟時的思緒拉回。
他抬頭,目光越過監視器,看向不遠處的拍攝現場。
扮演花店老闆的演員,並不漂亮或者說不扎眼,是漫步在大學校園裡,隨處可見的那種女生,很青春很有活力,紅潤的臉龐散發健康的光澤,和剛從戒毒所出來的臉色蒼白、病態的“吳青”截然相反。
演員說完臺詞,陸成康喊了停,起身過去,孟時跟著他。
“陳與很好。”陸成康對看他的陳與表示不是他的問題,再對女演員說,“你不要整個人露出來,這樣……”
他說著進到店裡,重複剛剛女演員的動作,推開門,雙手摸著豎著的門把手,“門開到你半個身體的寬度,身體在裡面些,頭探出來一點,陳與回頭要正好看到你的臉和手,手指用力,你這個年紀,剛剛開店,招攬客人是一次衝動的嘗試,話說出口的瞬間,等待對方的反應,你的心情期待緊張後悔,他回頭,你才放鬆……”
孟時看著陸成康仔細的說著自己想要的效果,突然想,或許這就是他的藝術,一個轉瞬即逝的眼神,一個開門的動作,甚至用力的指尖。
他對每一個感性的細節都小心翼翼的,恭敬的握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