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大結局(第2/4頁)
章節報錯
高句麗軍隊的反擊屢屢被秦軍挫敗,平壤的陷落只是時間問題。
在此危急的時刻,又有一個人背叛了嬰陽王,從而敲響了高句麗的喪鐘。
此人正是莫離支淵太祚。
淵太祚手中雖然沒握有平壤守軍的指揮權,是他家族中的很多子弟,直接就在城防軍中擔任將領。
他意識到高句麗大勢已去,再負隅頑抗也無法挽回敗局,於是秘密派人與裴行儼接洽,表示願意充當內應,投降秦軍。
秦皇靖平九年九月十二日,莫離支淵太祚忽然開啟城門,秦軍隨即蜂擁而入。
裴行儼命士兵攀上城牆,插上秦軍旗幟,擂鼓吶喊,並且焚燒城牆四周的各個城樓,平壤城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嬰陽王聽著驚天動地的喊殺聲,看著到處燃燒的熊熊火焰,徹底絕望了。
他拔出佩劍,狠狠刺進了自己的胸膛。
這一天,平壤陷落,立國長達六百多年的高句麗王國宣告滅亡。
城破的這一刻,嬰陽王不愧是一個君王,把最後一劍勇敢地刺向了自己。
可他下手還不夠狠,所以沒有死,結果還是成了秦軍的俘虜。與他同時被俘的。
十二月,裴行儼押著高麗的這些高階戰俘班師回國,朝廷為遠征軍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凱旋儀式。
大秦皇帝裴璟,親在大明宮含元殿接受裴行儼獻俘。
同時,上至主帥裴行儼,下至普通將士,全部依照功勞大小給予相應的封賞。
對待高句麗的這些戰俘,秦朝採取了寬大原則,除了將高句麗嬰陽王圈禁於長安之外,其他人全部赦免,並且授予了他們相應官職。
乙文支德被封為司平太常伯,淵太祚被封為司宰少卿,兩人都被封為銀青光祿大夫。
隨後,秦朝將高句麗劃分為九個都督府、四十二個州、一百個縣,同時在平壤設立安東都護府,統一管轄。
各都督、刺史、縣令的職位由一部分有功的高句麗舊將出任,另外也配備了一部分秦國官員協同治理。
裴行儼由於在此次東征中戰功卓著,被擢升為驃騎大將軍,遼王,世鎮原高句麗。
秦皇裴璟又令徐世勣出任安東都護府都督,率兩萬人馬鎮守高句麗,並且讓其伺機進攻百濟國。
但是裴行儼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卻不是十分的高興。
他在朝堂之上,當著眾人的面相,竟然向裴璟進言,“陛下,臣請辭去遼王的爵位,更想辭去高句麗這個封地,請陛下答允!”
裴行儼的這些話一說出來,滿堂大驚。
就這好好的一個王,還是一個的有領地的王,裴行儼竟然都要辭掉?
這是何等令人驚訝的事情。
何況,這裴行儼本來就是裴璟的族弟,便是他被封了王,那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如果連裴行儼都不願意當王,那他就只能當個國公,到時候那些該被封國公的人,那不就得順著往下減嗎?
這個事情怎麼了得。
但是這裴行儼顯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只要他繼續說道:“陛下,晉朝八王之亂,尚在眼前。”
“我們大秦絕對不能夠再走司馬家的老路,如果臣開了這個不好的頭,那後面那可就不好處理。”
裴璟聽得這句話,也瞭解裴行儼的一番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