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秦唐大戰+逃出生天(第3/3頁)
章節報錯
秦王裴璟又令人於沿風向放火,山上唐兵愈亂。
裴寂一把年紀了,仍然急得一嘴都是泡,臉上快要急得連青春痘都冒出來了,嘴角過於乾渴,也是冒起了一陣白霜。
他看著麾下將領那個詢問的表情,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但是他心裡十分清楚這個地方,那是絕對不可能守得住的。
裴寂只得驅殘兵殺下山西逃奔。
秦王裴璟放條大路,讓過裴寂。
這也不是秦王裴璟顧念什麼,與右僕射裴寂都是同族之人,故意放他一條生路。
只是因為現在唐軍計程車兵數量極多,也還頗為強大,然後唐軍士兵也還算是比較頑強。
他如果強行阻止的話,恐怕會造成極大的損失,乾脆放開他們一條路,然後不斷的對他們進行追殺,層層對他們進行堵截,消磨他們的鬥志,才是最好的辦法。
右僕射裴寂率領著唐軍的兵馬不斷地在前面逃命,背後虎賁郎將尉遲恭引兵追來。
虎賁郎將尉遲恭趕到三十餘里,眼看著離他已經越來越近,甚至已經可以看清楚右僕射裴寂帽子上的紅纓,以為這個事情十打九穩的時候,前面去鼓角齊鳴。
此時,前面一彪軍出,放過右僕射裴寂,攔住虎賁郎將尉遲恭;
虎賁郎將尉遲恭視之,乃副將姜寶誼也,他心裡啊有些後悔,早知道這老小子上次被他打敗逃走的時候,他怎麼說也要追上去,把這老小子給宰了。
如若不然的話,這老小子也不會這個時候跑出來,擋了他的好事。
副將姜寶誼揮刀縱馬,直取虎賁郎將尉遲恭。
此時,虎賁郎將尉遲恭身邊士兵的數量並不多,雖然他的武藝明顯是要比這個副將姜寶誼高了不止一籌,但是他也明白陰溝裡會翻船的道理,害怕對方有埋伏,也不敢過於囂張,回軍便走。
副將姜寶誼驅兵趕來,竟竟然將他又反追出了十數里的距離。
可趕到二十餘里,副將姜寶誼追殺的正爽的時候,卻聽一聲喊起,兩邊伏兵齊出:左邊大將裴行儼,右邊大將王伏寶,卻抄在唐軍副將姜寶誼背後,把副將姜寶誼困在垓心。
虎賁郎將尉遲恭又復來,三路兵合在一處。副將姜寶誼左衝右突,不得脫身,折兵大半。
正危急間,忽一彪軍殺入,乃劉弘基也。副將姜寶誼大喜曰:“吾得生矣!”二將合兵一處,大殺一陣,秦兵方退。
秦王裴璟切斷了水源,唐軍士兵又渴又乏。
裴寂想遷移營地靠近水源,秦王裴璟趁機揮兵進攻,於是裴寂的軍隊潰敗,幾乎全軍覆沒。
自晉州以北的城鎮全部淪陷,唯獨西河儲存下來。
秦王裴璟俘虜大量的唐軍將士,右僕射裴寂卻勉強留下了性命,逃回了唐朝,沒被秦王裴璟殺死。
劉武周佔據太原,派宋金剛進攻並攻克晉州(治今山西臨汾),俘虜唐朝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劉弘基逃回唐朝。宋金剛進逼絳州,攻陷龍門(今山西河津東南)。
柏壁之戰時局圖
十月,宋金剛進攻並攻克澮州(治翼城,今屬山西),軍勢很猛。裴寂性格怯懦,沒有將帥的才幹,只是不斷地派出使者,催促虞、泰二州的居民進入城堡,並焚燬他們的積蓄。百姓驚恐不安憂愁抱怨,都想去當強盜,夏縣(今山西夏縣西北)居民呂崇茂聚眾自稱魏王,響應劉武周,裴寂去討伐,被呂崇茂打敗。
十一月,唐高祖李淵派秦王李世民乘冰凍堅硬,帶兵從龍門渡過黃河,駐紮在柏壁,與宋金剛對峙。當時黃河以東的州縣遭搶劫後,沒有糧倉,百姓懼怕侵擾,聚居在城堡中,徵集不到東西,軍隊缺糧。李世民釋出王教曉諭百姓,百姓聽說李世民率軍前來,無不前來歸順,由近及遠,前來的人日益增加,然後唐軍逐漸徵收糧食,軍糧因此充足。於是休兵餵馬,只命非主力部隊的將佐找空子抄掠,大軍則堅壁不戰,宋金剛的勢力因此日益衰落。
十二月,唐朝永安王李孝基採納於筠等人建議,進攻呂崇茂。呂崇茂向宋金剛求援,宋金剛派遣手下將領尉遲恭、尋相帶兵很快趕到夏縣。李孝基腹背受敵,於是打了敗仗,李孝基、獨孤懷恩、於筠、唐儉、劉世讓都被宋金剛俘虜。
聯合突厥,駐紮黃蛇嶺(今山西榆次北),兵鋒甚盛。幷州總管、齊王李元吉派車騎將軍張達率步卒抵禦,至則覆沒。劉武周於是襲破榆次(今山西榆次)。五月,劉武周攻陷平遙。六月,佔領介州(今山西介休)。唐高祖派遣太常少卿李仲文為行營總管,與左衛大將軍姜寶誼率兵救援幷州,被劉武周的將領黃子英擊敗於雀鼠谷(在今山西介休境)。唐高祖又派右僕射裴寂為晉州道(今山西臨汾)行軍總管,督軍抗擊劉武周。八月,裴寂至介休,宋金剛據城拒之,雙方戰於索原度(在介休介山下),唐軍全軍潰敗,裴寂隻身逃回晉州。劉武周勢如破竹,進逼晉陽;李元吉連夜攜其妻妾棄州奔還長安。劉武周又攻佔了李唐的發祥地晉陽。十月,劉武周又派遣宋金剛南下攻陷晉州,進逼絳州(今山西新絳),佔據龍門(今山西河津),攻佔澮州(今山西翼城)。與此同時,夏縣呂崇茂自號魏王,與劉武周相呼應;隋朝舊將王行本據蒲坂(今山西永濟北),與宋金剛相聯合。至此,山西大部盡歸劉武周統轄,唐在黃河東岸只剩晉西南一隅之地,關中受到極大震動,甚至唐高祖都驚慌失措,頒發了“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的手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