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殿下裴璟打算率領大軍進攻幷州的事情,全天下的勢力大多都打探的差不多了。

畢竟這裴璟本來也沒打算隱藏什麼,明擺著就告訴劉武周,自己要幹他們。

所以劉武周也不可能不知道這個事情

幷州形勢愈發令人不安,劉武周的日子確實非常的不好過,因為他才剛剛跟南邊的李淵打了幾場仗,雙方有輸有贏,但是糧草物資損耗卻是極大的,在這個時候,劉武周軍營裡面的糧草,只夠十數萬大軍半月之用。

劉武周無奈,乃聚文武於堂上議事,打算商量一下,眼下這個事情到底如何去處理。

可正議事間,麾下的人卻來稟報,秦下裴璟派人送來戰書,劉武周拆而視之,久久而無言。

隨後劉武周將秦王戰書交以諸將,嘆道:“秦王裴璟遣使齎文至,眾可觀之。”

劉武周麾下的文臣武將們,接過秦王殿下裴璟的戰書觀看。

其略曰:

本公近承天命,奉詞伐罪。旄麾北指,諸胡束手;河北諸郡之民,亦望風歸順。

今統雄兵數十萬,上將千員,欲與將軍會獵於雁門,一決雌雄,定幷州之歸屬。

幸勿觀望,速賜迴音。

文臣武將們看畢,皆議論紛紛,但大多數的將領臉上都露出了愁苦的神色。

顯然,他們對於跟秦王作戰的事情,並不抱有太多的希望,實在不是他們看不起自己。

而是這些年來,裴璟的戰績實在太過耀眼了。

秦王殿下裴璟從南到北,打了無數次仗,就沒見過他輸了一回。

自己這些人,好像對比於他那些對手,也沒有強到哪裡去。

大將黃子英當先出列,問道:“陛下尊意若何?”

劉武周臉上看不出表情,半響才悶聲悶氣地回了一句道:“未有定論。”

文臣武將們早就在等著劉武周的表態,看見他仍是不置可否,堂中又是一陣嗡嗡的討論聲。

大將尋相有些忍不住了,出列勸道:“陛下,秦王裴璟擁數十萬之眾,以徵四方,拒之不順。

“且陛下大勢可以拒秦王裴璟者,仍太行山天險也。

“今秦王裴璟既得了天時,後又得諸胡擁護,便是得了人和,如今更是越了太行山之險,地利已在其手中矣。”

“如此秦王裴璟已經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勢不可敵。”

“以愚之計,不如納降,為萬安之策。

眾謀士已經看出劉武周這個勢力已經走到了末路,更看到劉武周說出了他們的心裡話,皆讚道:“尋將軍之言,正合天意。”

劉武周仍是沉吟不語,臉上已經隱隱有了幾分怒色。

有謀士對此如視若不見,繼續說道:“陛下不必多疑。如降秦王裴璟,則幷州民安,陛下富貴可保矣。”

劉武周低頭不語,心裡頭早已經罵開了,幷州民安,富貴可保,那他的手中權如何呢!

秦王裴璟過後不饒他性命又如何呢?

難道他引頸受戮嗎?

須臾,劉武周再也按耐不住,藉口起身更衣,揮袖出於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