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三章平定河北諸郡+教訓高句麗(第3/4頁)
章節報錯
這一場作戰,不但讓守將李刌方面徒勞無功,就連守將李刌率領的那五千人,竟也還拋下了2000多具屍體。
守將李刌無奈,只能灰溜溜地退回了白巖城,打算據城死守,同時向高句麗國內方面發去了求援文書。
而薛萬均率領著幽州軍騎兵打敗了白巖城守將李刌之後,依然沒有急躁,仍是步步為營,終於五天之後,到達了白巖城城下。
而到達白巖城城下之後,薛萬均也並不急著攻城,只是下令麾下的軍隊鑄造攻城器械。
並建造投石車好了之後,先砸白巖城三天再說。
顯然,薛萬均明白白巖城高池深,哪怕他有四萬的軍隊,但是也不是那麼容易打下來的。
哪怕他強攻之下,能把這白巖城打下來,但是最後。他麾下的軍隊也起碼,要付出一兩萬人的傷亡,這是他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他要做的,就是等待高句麗軍隊的援軍來了再說。
只要能擊敗高句麗軍隊的援兵,那麼這白巖城的有生力量。就會被削弱到最大程度,到時候攻白巖城才是最好的時機。
至於高句麗軍隊的援兵來了之後,會不會十分著急地找著他們決戰?
薛萬均知道他們肯定是會的。
他此時十分明白他們的優勢在哪裡。
他們的優勢就是後勤物資十分充足,哪怕他們就一直駐紮在這白巖城城下都沒有問題。
可問題是高句麗軍隊接受不了,他們接受不了那麼大的物資消耗。
幽州軍要什麼糧草,就找人送過河,可畢竟糧草的長途運輸,最後能到達軍營的就只有三分之一。
但是幽州軍土豪啊,這樣的糧草消耗他們還頂得住,高句麗方面就不這樣了。
以高句麗如今的實力,這樣的耗損是難以長久堅持的。
一年前,高句麗為了推遲與裴璟作戰的時機,派出人來忽悠裴璟。想要解決兩國之間的紛爭,以求讓自己儘快恢復實力的做法,其實就是在飲鳩止渴。
雖然高句麗軍隊確實達到了推遲與裴璟軍隊作戰的戰略目的,但也讓裴璟順利地解決了竇建德這個後患之憂,反倒讓他們對高句麗軍隊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其實裴璟也是沒有想到啊!
誰能想到擊敗竇建德的軍隊,竟然如此的容易!
誰能想到那竇建德竟然會中瞭如此簡單的聲東擊西之計?
當高句麗軍隊收到訊息,裴璟竟然在戰爭開始之後,不足一個月的時間,便派出了大軍暗渡了遼水,並且在遼東佔據了穩定的立足點,方才明白大事不好了。
高句麗軍隊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必須要對北邊軍隊儘快地做出支援,於是他們做出了兩個決定。
第一,他派守將李刌帶了幾萬的兵力去固守白巖城,這是圍魏救趙之策。
第二點,他派人給竇建德提出支援物資,希望對方能夠支援的更久。
但是這兩條計劃都落空了。
裴璟的頭就是那麼鐵。
雖然竇建德率領了數萬的軍隊進攻河間郡,並且一旦樂壽城被攻下,就會馬上撤切斷他的南返之路。
可他沒有一絲的猶豫,仍然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裴璟的戰爭之中。
因為高句麗國王相信高句麗軍隊,相信。的忠心與實力,相信守將李刌可以順利地守住白巖城,相信守將李刌可以保住他們的北大門。
最後守將李刌也確實證實了,自己是配得上高句麗國王信任的,他穩穩當當地佔據了白巖城。
他們任薛萬均再如何攻打,都巋然不動,相信必能贏得了白巖城戰役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