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四章 高句麗的尷尬+守將的計策(第1/4頁)
章節報錯
其實不是高句麗不想多派幾萬來去白巖城。
白巖城是北方通往高句麗的通道,他們也想守住。
可他們實在是有力難出啊!
高句麗其實是不缺兵力的,但是他此時卻極度缺少糧草物資。
高句麗不是沒有想過,提高農稅和商稅,以減輕他們手上糧草物質不足的情況。
可是高句麗麾下的田稅,實在是已經高到不能再高了。
要是再把田稅提高,百姓該揭竿而起了。
這會本來已經勉強穩定下來的民生,又會馬上下來陷入崩潰之中。
至於提高商稅,那就更是萬萬不行了!
商人的流動性本來就大。
如果高句麗麾下把商稅,提高到一個不可接受的情況,商人們馬上就會用腳投票,拋棄高句麗。
他們會選擇到裴璟治下的區域去行商,這樣對高句麗的賦稅收入,傷害可謂是更大的。
同時這些商人,又對高句麗國內的道路情況十分熟悉。
如今裴璟在西邊厲兵秣馬,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
這就可以高句麗帶來了極大的壓迫感。
經過對細作傳回來的情報分析,高句麗王和麾下的謀士都認為,裴璟肯定會全力進行東征。
那麼裴璟為了東征能付出多少的軍隊?
他攻打東突厥始畢可汗,都已經都已經出動了十萬的兵力了。
裴璟如果和高句麗作戰,想來出動的兵力不會比攻打高句麗少。
高句麗王得到了可靠的訊息,裴璟已經從河北諸郡調兵。
到時候,裴璟的東征兵力,極有可能將會達到十八萬之多。
其實,高句麗本身也有接近十萬的大軍。
這樣看起來,兩者的區別好像是並不大。
但是高句麗還需要大量計程車兵防守亂軍起事,以及防備東南邊的新羅。
這樣算下來的話,哪怕鎮守各地和防備新羅,就佔去了三萬兵力。
但是防守東南邊的裴璟,也要佔去十五萬兵力。
當然,這一切還是建立在他派往東邊的那十五萬大軍,不會被裴璟擊敗的情況下。
這裡面就出現了八萬大軍的缺口,而高句麗根本就補不上。
所以如今部署在北邊的軍隊,只有七萬人。
如果北邊乙支文德率領的那七萬大軍,被裴璟擊敗了,那麼他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將會更多。
這也就是說,裴璟的兵力是高句麗的兩倍有餘。
並且從裝備上說,高句麗麾下士兵的裝備,也遠遠比不上幽州軍的裝備。
裴璟擁有的幽州和河北諸郡等地,都擁有大量的鐵礦,並且極為容易開發。
再者,裴璟大力獎勵商貿活動,而商業反哺而來的財富,也大大充裕了他的府庫。
這讓裴璟有更多的財富,可以打造盔甲和更好的兵器。
甚至從軍隊的精銳程度上說,高句麗與幽州軍相比,也未有任何優勢。
比如說高句麗軍隊雖然有大量騎兵,但是裴璟可是擁有幽州鐵騎和大量突厥騎兵的。
幽州軍的騎兵和突厥騎兵,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