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均為了防止楊廣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也不敢太深入到朝廷還能控制到的區域。

他僅僅是在將楊廣的車駕送入到河東郡之後,便率領著士兵離開了。

朝廷的大臣們,也能感覺到這股詭異的氣氛。

他們自然也不希望,再和幽州軍這個不穩定的因素,待在一起太久。

因而,當楊廣聽說薛萬均要率軍離開的時候,便當場同意了。

當然,也不能說幽州軍這一次出征,怎麼好處都沒有撈到。

起碼,他們還是從楊廣的手裡,得到了兩三萬楊公卿麾下亂軍的俘虜。

能把這些人帶回去,薛萬均相信裴璟也會十分高興的。

其實,這個事情遠沒有薛萬均想象中的那麼悲哀。

在他還沒離開幷州境內的時候,裴璟就已經收到了那封鷹信。

不過,他看了一眼鷹信裡面的內容,便順手把他扔進了火堆裡面,顯得毫不在意。

如今的幽州翅膀已經硬了,加設第三次征討高句麗戰爭的失敗,讓楊廣的威望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打擊。

這讓朝廷也陷入到了一個,無兵可用的尷尬境地。

所以這個時候,楊廣就是能察覺到裴璟的野心,也大機率無法做出什麼有效的約束了。

他總不能還專門派兵來進攻裴璟。

因為楊廣也明白,如今的幽州軍極為強大,他派出的軍隊十有八九,也不能短時間內拿下裴璟。

何況裴璟還沒有舉旗造反,楊廣想必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再背上一條逼反忠臣的罪名。

至於下一封詔書,將裴璟召回朝廷,那就更加不可能的了。

並不是說楊廣不可以這樣做,而是楊廣知道,如果裴璟心裡真的有著不為人知的野心,那他的這條計策就肯定不能奏效了。

只因裴璟應對這個詔令的方法實在太多。

如果實在不行,他只要言稱自己生病了,確實無法成行,便就誰也奈何不了他。

一個月之後。

薛萬均便率領著兩千幽州軍,以及兩三萬的俘虜,回到了琢郡。

本來騎兵行進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他們一人雙馬,還專門牽了一匹駑馬,來運送鎧甲兵器,一天便能行進近百里。

只是那兩三萬的俘虜,大大地拖慢了,薛萬均行軍的速度。

可惜等到薛萬均千辛萬苦回到琢郡的時候,還想找裴璟彙報一下,過去這兩三個月時間裡發生的事情。

只可惜裴璟這個時候,早就已經不再琢郡了。

裴璟這個時候正在視察著他的鹽田,這些鹽田並不採用原來的焚海主鹽的方法,而是花費了不少的心思,透過裴璟的啟發,採用了曬鹽的方法。

這個方法不但大大地提高了幽州提取精鹽的規模,還大大地降溼降低了成本。

原本如果按照以前焚海煮鹽,的辦法,他們一石鹽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一百五十文。

而如今他們採用了裴璟所提出的曬鹽的辦法之後,消耗的僅僅是三十六文錢的本錢,就可以得到一旦上好的精鹽。

按理說,就算採用了新的採鹽方法,這個鹽的價格也不至於低到這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