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竇建德和李世民的前期交手中,竇建德基本佔不到任何的便宜。

由於連戰連敗,竇建德軍中將士的心中十分不安,戰線也一直不能推進。

李世民在虎牢關前,死死地阻擋住了竇建德大軍前進都步伐,於是很多將領都勸他撤軍。

竇建德也知道知道好機會,絕對不能撤。

不然的話,王世充一旦敗亡,那麼局勢就太有利於李唐了。

他雖然有河北作為根基,但是李唐的實力更加強大,他未必可以和李唐相抗。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竇建德的屬下凌敬,提出了一個應對之策。

《舊唐書.竇建德傳》凌敬進說曰:「宜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居守。

更率眾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先聲後實,傳檄而定。

漸趨壺口,稍駭蒲津,收河東之地,此策之上也。

行此必有三利:一則入無人之境,師有萬全;二則拓土得兵;三則鄭圍自解。」

簡單來說,在虎牢關之戰中,凌敬向竇建德獻“進攻懷州、河陽,大張旗鼓做出欲進攻汾州、晉州的姿態,使李世民不得不退兵”。

竇建德聽完了之後,也是覺得十分有道理,已打算採納凌敬的建議。

但王世充的使者相繼於道,在竇建德面前痛哭哀求,同時又賄賂竇建德左右大將,讓他們幫忙。

這些人在竇建德面前紛紛貶低凌敬,說他書生不知軍事,他的話怎麼能信。

竇建德性格也有缺點,就是過於優柔寡斷了。

他最後選擇沒有采納凌敬的建議,繼續與李世民相持,結果導致敗亡。

如果竇建德聽了凌敬的話,雖然未必一定能戰勝李世民,但起碼就已經破了當時的局。

到那個時候,天下鹿死誰手,還真的說不好。

由此可見,凌敬這個人確實是個有才華的人。

可惜他的計策不能被竇建德所用。

裴璟也對凌敬回了一禮,說道:“我乃是河東裴璟,既然凌敬郎君有意跟隨我,以後就跟隨在我身邊吧!”

凌敬聽了面前這個郎君的話,內心也是一陣驚訝。

這人竟然就是那個裴璟。

因為楊廣的面子上的需求,便將裴璟八百破七萬的事情,大肆在各地大肆宣揚。

在這洛陽之中,這裴璟將軍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如今凌敬聽裴璟這個名字,都快聽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