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重大損失(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緊緊地握住裴璟的手,看著他那套早就被血浸透了的鎧甲,久久而無語。
他忽然退後,對裴璟深深地施了一禮,說道:“伯瑜,這一次老師替幽州的百姓,謝謝你了。”
裴璟連忙扶起了老師,也板正地回了一禮。
“我輩軍人保家衛國,本就是應盡的職責,當不起老師的如此重禮啊!”
太守們看到裴璟,打了這樣一場註定傳遍天下,甚至還能名揚後世的戰役之後,仍然是這樣一副謙虛的模樣。
他們心裡不由得感嘆,這就是古之君子的作風啊!
《論語》有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小裴將軍明明可以置身事外,卻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平常人遇到義所當為之事而不為,是沒有勇氣的表現。
君子無憂無懼,不圖名利,一定會見義勇為。
說的不就是小裴將軍今日的作為嗎?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小裴將軍立下了那麼大的功績,對幽州百姓造成了那麼大的恩惠。
可他百譽加身之際,卻是能保持自己的心境與謙虛。
難道這不就是君子所為嗎?
各種各樣的誇獎,把自認為臉皮十分厚的裴璟,都弄得十分不好意思了。
他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偉大。
他率領幾百人去進攻高句麗的大營,雖然看起來很危險,但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裴璟著急地說道:“諸位賢達過譽了,璟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啊!”
“何況,雖然這樣做了,但是高句麗大軍退不退,還是另外一個問題呢!”
李景看著有些應顧不暇的弟子,也有些好笑。
他非但不幫弟子脫身,反倒火上添油地說道:“伯瑜還是過譽了,就你這樣鬧上一陣,那高句麗軍想不走也不行了。”
~~~~~~~
的確如此。
遼水西岸是一片歡呼雀躍的樣子,可遼水東面則是另外一個極端。
高句麗軍內滿目蒼痍,一片悽悽慘慘慼戚的景象。